普世偶像劇或是音樂劇的新形態?《心之鎖愛》
5月
30
2014
心之鎖愛(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8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成立於2005年的臺南的在地藝文空間「涴莎藝術展演中心」,在過去的臺南藝文活動中扮演著南部古典音樂的推手,近年來則致力於拓展空間使用更多的可能性。於2011年成立的涴莎永華館,空間上採用小型音樂表演廳兼並黑盒子小劇場,容納舞蹈、戲劇、傳統藝術等不同媒介和表現手法的藝術形式,可見其於臺南深耕藝文空間的決心以外,在本次2014臺南藝術節中,跳脫原本藝文空間的定位,推出原創中文音樂劇,透過音樂劇的製作,培養南部的音樂、戲劇人才。其對臺南藝文生態的理想和遠見令人感動,然而,首次的嘗試、這麼多場次的票房壓力,讓人更好奇的是涴莎的實踐其野心的執行力是否能夠平衡。

回到演出內容,《心之鎖愛》由在歌劇領域經驗豐富的導演許逸聖改編自劇作家蕭博勻的作品《The York》,在此,我不討論改編與原劇作的差異,僅就音樂劇作品呈現的戲劇情節為主。此劇描述過去青梅竹馬的四個年輕人,在面對其中一人突如其來的死亡,各自面對人生困境以及死亡的衝擊,該如何繼續面對自己,以及彷彿被鎖鍊綑綁住的彼此,探討親情、愛情以及死亡的影響,可以說在主題上是十分具有普世價值的故事。

導演對於歌劇豐富的閱歷,在原創的詞曲創作中可見一般,歌詞不僅符合劇情走向,適切的向觀眾傳達人物關係以及角色價值觀,歌詞淺顯易懂的白話又不失韻腳。音樂的部分則要歸功於設計者張文翰,運用許多的流行音樂元素,大部分的曲調輕快、旋律易記,兩位在詞曲上的配合以及對於中文音樂劇的共識,在此劇中以一種和觀眾十分親近的距離貫穿全劇,是我認為最為成功的地方。然而,有了以上的優勢,筆者對於字幕的必要性就打上了很大的問號,既然已經是本國語言,又何苦讓字幕轉移觀眾焦點?在觀看演出的時候,只要字幕出現「詞:許逸聖/曲:張文翰」以及演員過於明顯的「準備要唱」,頓時就會跳出經營許久的戲劇情境,彷彿身在KTV看MV。個人認為,可以對自己的演員和這些原創歌曲更有自信一點。

然而,這齣戲更該回過頭來正視的問題是,這個故事講的並不完整,對於死亡的辯證也著墨不多。儘管導演對於主題的掌握、戲劇悲喜切換的節奏和音樂渲染角色的情緒彌補了大部分的空缺,可惜仍然讓人無法忽視角色刻劃過於平面、幼稚,以及劇末角色毫無轉變的缺點,甚至在劇情中沒有交集,結局也突如其來的莫名其妙,很難不讓人覺得這是一種「普世偶像劇」。另外,由於音樂劇和歌、舞、戲於一身的特質,加上眾多演員,不難想見舞台設計在寫實與非寫實的設計中擺盪的不安,但我還是必須提出,舞台設計是為了幫助戲劇進行,而非成為一種阻礙,演員多次的搬東西和換景,過長的時間中就算有幽默有趣的廣播電台,也已經對觀眾造成一種困擾。

最後,我想提的是觀眾的反應。戲劇進行中,現場的觀眾在該笑的點上都笑了,感動的部分也都落淚了,單論這點,《心之鎖愛》其實達到目的,我不禁思考,臺灣中文原創音樂劇的這條路到底該怎麼走?如何在故事中兼顧娛樂性、普世價值和屬於劇場的辯證?涴莎對於培育南部表演藝術人才的願景,選了一條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路走,但觀眾對於此劇的正面回饋,絕對會是一股讓人振奮的動力。

《心之鎖愛》

演出|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時間|2014/05/24 14:30
地點|涴莎藝術永華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