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偶像劇或是音樂劇的新形態?《心之鎖愛》
5月
30
2014
心之鎖愛(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0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成立於2005年的臺南的在地藝文空間「涴莎藝術展演中心」,在過去的臺南藝文活動中扮演著南部古典音樂的推手,近年來則致力於拓展空間使用更多的可能性。於2011年成立的涴莎永華館,空間上採用小型音樂表演廳兼並黑盒子小劇場,容納舞蹈、戲劇、傳統藝術等不同媒介和表現手法的藝術形式,可見其於臺南深耕藝文空間的決心以外,在本次2014臺南藝術節中,跳脫原本藝文空間的定位,推出原創中文音樂劇,透過音樂劇的製作,培養南部的音樂、戲劇人才。其對臺南藝文生態的理想和遠見令人感動,然而,首次的嘗試、這麼多場次的票房壓力,讓人更好奇的是涴莎的實踐其野心的執行力是否能夠平衡。

回到演出內容,《心之鎖愛》由在歌劇領域經驗豐富的導演許逸聖改編自劇作家蕭博勻的作品《The York》,在此,我不討論改編與原劇作的差異,僅就音樂劇作品呈現的戲劇情節為主。此劇描述過去青梅竹馬的四個年輕人,在面對其中一人突如其來的死亡,各自面對人生困境以及死亡的衝擊,該如何繼續面對自己,以及彷彿被鎖鍊綑綁住的彼此,探討親情、愛情以及死亡的影響,可以說在主題上是十分具有普世價值的故事。

導演對於歌劇豐富的閱歷,在原創的詞曲創作中可見一般,歌詞不僅符合劇情走向,適切的向觀眾傳達人物關係以及角色價值觀,歌詞淺顯易懂的白話又不失韻腳。音樂的部分則要歸功於設計者張文翰,運用許多的流行音樂元素,大部分的曲調輕快、旋律易記,兩位在詞曲上的配合以及對於中文音樂劇的共識,在此劇中以一種和觀眾十分親近的距離貫穿全劇,是我認為最為成功的地方。然而,有了以上的優勢,筆者對於字幕的必要性就打上了很大的問號,既然已經是本國語言,又何苦讓字幕轉移觀眾焦點?在觀看演出的時候,只要字幕出現「詞:許逸聖/曲:張文翰」以及演員過於明顯的「準備要唱」,頓時就會跳出經營許久的戲劇情境,彷彿身在KTV看MV。個人認為,可以對自己的演員和這些原創歌曲更有自信一點。

然而,這齣戲更該回過頭來正視的問題是,這個故事講的並不完整,對於死亡的辯證也著墨不多。儘管導演對於主題的掌握、戲劇悲喜切換的節奏和音樂渲染角色的情緒彌補了大部分的空缺,可惜仍然讓人無法忽視角色刻劃過於平面、幼稚,以及劇末角色毫無轉變的缺點,甚至在劇情中沒有交集,結局也突如其來的莫名其妙,很難不讓人覺得這是一種「普世偶像劇」。另外,由於音樂劇和歌、舞、戲於一身的特質,加上眾多演員,不難想見舞台設計在寫實與非寫實的設計中擺盪的不安,但我還是必須提出,舞台設計是為了幫助戲劇進行,而非成為一種阻礙,演員多次的搬東西和換景,過長的時間中就算有幽默有趣的廣播電台,也已經對觀眾造成一種困擾。

最後,我想提的是觀眾的反應。戲劇進行中,現場的觀眾在該笑的點上都笑了,感動的部分也都落淚了,單論這點,《心之鎖愛》其實達到目的,我不禁思考,臺灣中文原創音樂劇的這條路到底該怎麼走?如何在故事中兼顧娛樂性、普世價值和屬於劇場的辯證?涴莎對於培育南部表演藝術人才的願景,選了一條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路走,但觀眾對於此劇的正面回饋,絕對會是一股讓人振奮的動力。

《心之鎖愛》

演出|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時間|2014/05/24 14:30
地點|涴莎藝術永華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