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解構愛的科幻浪漫《機器人情歌》
3月
20
2018
機器人情歌(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1次瀏覽
林穎宣(自由文字工作者)

加籍華裔的知名唱盤藝術家DJ Kids Koala,擁有刷碟、音樂製作、繪本作者、電影配樂作曲等多重身份,尤其以跨界、多元、風格獨具的音樂創作聞名。於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特別帶來結合劇場、電影、偶戲和現場音樂的實驗性作品:《機器人情歌》,以超現實的敘事手法,帶給台灣觀眾一場前所未有的觀影經驗。

節目改編自DJ無尾熊小子2003年出版的同名原創劇本,多達350頁的圖像小說,如同目睹一部電影躍然紙上。這一場場女孩與機器人的科幻愛情,特別邀請以《雲端情人》(Her) 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K. K.巴瑞特的擔任影像導演。為能將繪本中的人物、場景如實呈現,整場節目約90分的演出,動員了包括操偶師、音樂家、DJ無尾熊小子本人等共15人團隊協力合製而成。40隻木偶、20個微型場景以及各種不同角度的艱難攝影技術。搭配阿菲亞拉弦樂團四重奏(The Afiara Quartet)的現場搭演奏,乍看有如電影音樂會的表演形式,但卻實為聚焦在一個微型劇場,轉以投影讓觀眾看見藏在魔鬼中的各個細節。《機器人情歌》涵括了鋼琴、弦樂現場演出、唱盤混音和鬼斧神工的操偶與場景,成功將繪本中的動人故事投影搬演上台,帶領觀眾們目睹、經驗一部電影的完成:從拍攝到剪接、從配樂到燈光,在這場實驗性的操偶演出之中,DJ無尾熊小子巧妙地解構了愛的方程式,用多元的角度,單純而直白地述說一個浪漫的故事、一份愛情,一切於是栩栩如生。

十年後從平面進化的《機器人情歌》劇場版,身為DJ,無尾熊小子為確實掌握現場氛圍、特別在開場前以賓果遊戲引領台下觀眾聚焦演出。每位觀眾手上皆有一張特別為節目設計,以繪本中出現的各種角色與圖像:如女主角Malorie、象徵未來的旅行機票,共25個圖像所拼成的nufonia bingo card,透過簡單的遊戲除了成功熱絡氣場,也讓觀眾同時「參與」了這場圖像式的預告。

《機器人情歌》演出中,由於操偶的掌握和攝影師運鏡的無法絕對精準,作為樂手和統籌角色,必須眼觀八方、適時調整速度、全憑靠默契和臨場反應保持作品的完整度和連貫性,因此每一場演出於團隊於觀眾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而不同的觀眾對故事劇情、安排的情緒起伏和反應,也為作品帶來全然不同的情歌樣貌。

身處於科技重度成癮的時代,近年以未來主義、愛上人工智慧為題的作品層出不窮,如電影《雲端情人》、著名系列影集《黑鏡》(Black Mirror)等,從心理學角度觀察,這些故事皆無獨有偶地緊扣關於重新自我接納、避免過度幻化現實與關係、生活的真正價值觀等重大嚴肅議題。在《機器人情歌》演出結束後,散場音樂令人驚喜地選播了美國知名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於首部執導電影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York)中所創作的主題曲Little Person,不禁讓人同時聯想起1999 年由同為導演擔任編劇的經典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尤其劇中同為操偶師的主角身份,和《機器人情歌》的演出跨形式、跨情節、跨風格地巧妙呼應,兩相共鳴。總自詡為一個「說故事的人」,或許DJ無尾熊小子在創作故事最初原型的同時,也向編劇大師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致敬:作為一個電影人,透過跨界的藝術實驗演出形式,DJ無尾熊小子為自己譜寫出這首浪漫的機器人情歌,以影像、聲光與偶戲,精彩打造了一齣屬於數位時代的美麗童話。

《機器人情歌》

演出|DJ無尾熊小子、K. K.巴瑞特
時間|2018/03/16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阿菲亞拉弦樂四重奏與操偶師們一同合作的跨界演出,將此劇的音樂和場景音效全數都由現場即時性的演奏,當場景、環境氣氛的塑造,或是操偶師在操作木偶頭部轉動、手部擺動時,音樂和音效也隨之而來。(戴源宏)
3月
20
2018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