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籍華裔的知名唱盤藝術家DJ Kids Koala,擁有刷碟、音樂製作、繪本作者、電影配樂作曲等多重身份,尤其以跨界、多元、風格獨具的音樂創作聞名。於今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特別帶來結合劇場、電影、偶戲和現場音樂的實驗性作品:《機器人情歌》,以超現實的敘事手法,帶給台灣觀眾一場前所未有的觀影經驗。
節目改編自DJ無尾熊小子2003年出版的同名原創劇本,多達350頁的圖像小說,如同目睹一部電影躍然紙上。這一場場女孩與機器人的科幻愛情,特別邀請以《雲端情人》(Her) 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K. K.巴瑞特的擔任影像導演。為能將繪本中的人物、場景如實呈現,整場節目約90分的演出,動員了包括操偶師、音樂家、DJ無尾熊小子本人等共15人團隊協力合製而成。40隻木偶、20個微型場景以及各種不同角度的艱難攝影技術。搭配阿菲亞拉弦樂團四重奏(The Afiara Quartet)的現場搭演奏,乍看有如電影音樂會的表演形式,但卻實為聚焦在一個微型劇場,轉以投影讓觀眾看見藏在魔鬼中的各個細節。《機器人情歌》涵括了鋼琴、弦樂現場演出、唱盤混音和鬼斧神工的操偶與場景,成功將繪本中的動人故事投影搬演上台,帶領觀眾們目睹、經驗一部電影的完成:從拍攝到剪接、從配樂到燈光,在這場實驗性的操偶演出之中,DJ無尾熊小子巧妙地解構了愛的方程式,用多元的角度,單純而直白地述說一個浪漫的故事、一份愛情,一切於是栩栩如生。
十年後從平面進化的《機器人情歌》劇場版,身為DJ,無尾熊小子為確實掌握現場氛圍、特別在開場前以賓果遊戲引領台下觀眾聚焦演出。每位觀眾手上皆有一張特別為節目設計,以繪本中出現的各種角色與圖像:如女主角Malorie、象徵未來的旅行機票,共25個圖像所拼成的nufonia bingo card,透過簡單的遊戲除了成功熱絡氣場,也讓觀眾同時「參與」了這場圖像式的預告。
在《機器人情歌》演出中,由於操偶的掌握和攝影師運鏡的無法絕對精準,作為樂手和統籌角色,必須眼觀八方、適時調整速度、全憑靠默契和臨場反應保持作品的完整度和連貫性,因此每一場演出於團隊於觀眾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而不同的觀眾對故事劇情、安排的情緒起伏和反應,也為作品帶來全然不同的情歌樣貌。
身處於科技重度成癮的時代,近年以未來主義、愛上人工智慧為題的作品層出不窮,如電影《雲端情人》、著名系列影集《黑鏡》(Black Mirror)等,從心理學角度觀察,這些故事皆無獨有偶地緊扣關於重新自我接納、避免過度幻化現實與關係、生活的真正價值觀等重大嚴肅議題。在《機器人情歌》演出結束後,散場音樂令人驚喜地選播了美國知名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於首部執導電影《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York)中所創作的主題曲Little Person,不禁讓人同時聯想起1999 年由同為導演擔任編劇的經典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尤其劇中同為操偶師的主角身份,和《機器人情歌》的演出跨形式、跨情節、跨風格地巧妙呼應,兩相共鳴。總自詡為一個「說故事的人」,或許DJ無尾熊小子在創作故事最初原型的同時,也向編劇大師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致敬:作為一個電影人,透過跨界的藝術實驗演出形式,DJ無尾熊小子為自己譜寫出這首浪漫的機器人情歌,以影像、聲光與偶戲,精彩打造了一齣屬於數位時代的美麗童話。
《機器人情歌》
演出|DJ無尾熊小子、K. K.巴瑞特
時間|2018/03/16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