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戰爭之王》中所刻畫的每段權力結構延展與再生,並非為重審歷史或純粹超譯莎劇,而是將劇場當作一個意見現場、一個有觀眾、有民心的公開場域,從莎劇到當代政治,轉注莎士比亞對權力與人性間醜陋糾葛的觀察。(林穎宣)
12月
07
2018
《父親》集結了諸多父親的身影、用各種詩意奇幻的表演語彙,真實地揭示出面對生命終老的必然、以及父子關係中的種種疏忽與錯置。讓人重新思考,老,究竟是一種殘剩,而是豐美的堆積?(丁安庭)
10月
16
2018
一場場的群起瞞騙可以被視為是里歐單一角色的瞻妄,又或者是每個角色潛意識對於失責父親的情緒噴張,這是Peeping Tom留給觀眾作為《父親》(Vader)的觀者(viewer)/偷窺者最玩味也最私密的想像空間。(林穎宣)
10月
12
2018
從看似童年時期和玩伴嬉戲的動作設計,到音樂轉換、兩人互動氛圍有了操弄介入,權力也開始出現微妙的移轉與拉扯,這份「默契」之外的弔詭之處,也是在一切如序、毫不間斷的動作設計裡,我們能感受到對於識別認同的恐懼和矛盾。(林穎宣)
6月
12
2018
這齣音樂劇展現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一貫的作風,以清楚的音樂劇實唱Belting演繹出介於頭音和真聲之間的唱功,比起之前大型製作《釧兒》又更自在地換位。(孫唯思)
6月
11
2018
這種「回不去日殖時期的身體」的情調,當腳步與身體語言表達不出彩排時神靈般的秀麗婉約,這個看似是跳壞了的狀態,實則更接近黃鳳姿的文字描述。(孫唯思)
5月
29
2018
浸泡在四十分鐘的顯微鏡下類細胞分裂殘影,身體還原到形成肉身之前,舞者隨著光切在面內外運動,亦可看成身體在形成之前的組織跳動。(孫唯思)
4月
17
2018
若要擺脫美式幽默或是類型肥皂劇的輕鬆感,在續集旋律的表達裡不只要傳達生活日常得以隨意模擬的調性,還要更自在地運用聲音和肢體交互作用,這是目前版本裡還沒有規劃的能動感。(孫唯思 )
4月
09
2018
有如電影音樂會的表演形式,但卻實為聚焦在一個微型劇場,轉以投影讓觀眾看見藏在魔鬼中的各個細節。涵括了鋼琴、弦樂現場演出、唱盤混音和鬼斧神工的操偶與場景,成功將繪本中的動人故事投影搬演上台,帶領觀眾們目睹、經驗一部電影的完成。(林穎宣)
3月
20
2018
當舞者Ján Špoták一手竄入其衣內、扣住頭頂、拉扯肩頸恣意亂舞,最初的「易碎」質地巧妙重現,但兩者關係卻已從共生的平衡,質變為生死一念的共犯結構,如一場關係的最後探戈。(林穎宣)
7月
0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