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在地敘事的音樂風貌《宜日立春—同根生專輯首發音樂會》
2月
23
2018
宜日立春(同根生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68次瀏覽
蔡佳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同根生以融合樂團的形式呈現,跨中西的器樂組合,以臺灣風格的音樂內容為基底共同創作。其成員皆來自宜蘭,包含笙(楊智博);柳琴、中阮(林琬婷);擊樂(陳淯歆);低音提琴(鄭皓羽);鋼琴(林喬),「宜日立春」作為其首張同名專輯《同根生》發表音樂會,立春之日於家鄉舉行,時間和空間的選擇可說相當應景。

此場音樂會以「連結」的概念貫穿,經由文史搜索與探究,並與詩人吳緯婷、聲音藝術家許雁婷共同發展「聲音詩」的創作形式。環境聲音與合成器的融入,開啟電子音樂,器樂與自然的交流,聲音景觀中共享人與土地間的多維度思考。結合影像設計黃雅農的多媒體投影,跨領域音樂融合在地素材的交織,也為當代音樂提供另一種聲音想像與可能。

整場音樂會筆者依曲目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宜蘭環境的同理;二、宜蘭生活的共感;三、原住民音樂當代詮釋。

宜蘭環境的同理,表達的不單是對文化環境的反思,更著重如何透過音樂體悟關愛土地的情感。《龜山》尾段的鑼鼓打擊,呼應著孕育歌仔戲文化的環境,如同由外而內進入宜蘭的長鏡頭畫面。《雪山隧道—致2001.05.11》開頭以鍵盤和中阮的音色,和絃堆疊出厚重感,擊樂穿插其中,講述開挖隧道時的天崩地裂,眾聲喧嘩間加入廣播的聲音,器樂與詩文的互文,也好似用路人和隧道廣播透過聲音來交流。《墨綠》透過中阮的推拉吟揉營造出明池森林的煙嵐繚繞,中間笙以雅樂方式的持續高音行進,輕描淡寫刻畫雲霧飄渺。《涉水─歪仔歪橋》,環境音將觀眾帶入宜蘭與羅東交界的河床處,鋼琴似水般流動的節奏,襯托出葫蘆笙暖烘烘的音色。後段鳥聲、人聲朗讀、笙和中阮彼此交融,訴說以水代心的過程。

宜蘭生活的共感《花生捲加冰淇淋》,吧噗聲結合拉丁音樂素材,彷彿這道宜蘭名產在樂聲中表現甜入心頭的雀躍。《鬧三仙》使用北管曲牌《三仙白》為創作動機,以板鼓與大鑼、鐃鈸、小鑼熱鬧開場,而後樂曲在北管曲牌上開展,保有漢族音樂「繞」的旋律特質。埋伏於觀眾席的嗩吶聲,邀請觀眾臨場感受民族音樂的旺盛生命力。

《泰雅夢遊》為原住民音樂的重新詮釋。由〈相聚歌〉、〈戰舞〉、〈情歌〉、〈歡樂歌〉四首樂曲組成,來自團員林喬的創作。林喬本身為南澳泰雅原住民,旅居法國七年學習爵士音樂,此首樂曲作為其尋根的旅程,也可聽見和自身所學的交融。〈戰舞〉中藍調音樂巧妙地和泰雅素材交疊;〈情歌〉中口簧琴、葫蘆笙、中阮與天鼓的多層次對話;〈歡樂歌〉則邀請同樣來自宜蘭泰雅族的四季文創舞蹈團驚喜現聲,透過人聲結合現場觀眾同樂合唱,熱力中畫下精采結尾。

同根生不刻意描繪跨界創作,而是將其視為生活中的必然。敘事在地作為既廣且深的文化實踐,透過音樂所串連起的藝術動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情懷,引領觀者對所居之所產生更多的反思與注視。讓人想起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名言:「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表演藝術的全球在地化,同根生已從宜蘭邁出第一步,期盼日後激盪出更多根植於傳統的創新,開發來自臺灣的視野與聲音。

《宜日立春—同根生專輯首發音樂會》

演出|同根生A Root
時間|2018/02/04  14:30
地點|宜蘭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