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衣》對移動/移工/黑工的命題甚至桃園脈絡的改編策略,依然選擇了消極的表現方式——以陌生的澳門女工經驗作為回答,以熟悉的台灣素人演員進行演繹——以此作為《衣》的「台灣新製版本」。然而,跨國脈絡的失聯,使得女工的主體經驗,在兩地敘事的切換之間變得模糊不清,也落入了兩地相互嫁接的窘境。
11月
27
2024
182
在探討導演手法和故事精心佈局之前,必須提及「病人」這個角色中所植入的「亡靈」(phantom)。病人在童年喪母後長年與醫師的父母同住,在「契媽」的暴力、極端宗教信仰和精神壓迫下,塑造了「契媽」的亡靈。病人偶爾以國語表現亡靈的人格,以這樣的方式與醫師對話。
1月
19
2024
1470
《一欉樹仔》建立出視覺上的自然空間擬態,卻又能從其中看見布料、不織布、毛線的材質差異,看見硬挺或柔軟、細緻或粗糙、滑順或毛絨絨的質感差異,看見心曠神怡、幽暗隱微、暗夜可怖、生機盎然的氛圍差異。整座手工布質立體森林,激發筆者從視覺到觸覺,甚至到體感的感官想像力。從一座布製森林,體驗千年台灣杉林的生命經驗。
11月
14
2023
1763
《不能開的花》簡單、質樸、小巧,容易親近。藉由舞蹈,用輕盈、可愛的方式娓娓道來,將難以一言以蔽之的議題「說」好。舞台上沒有擬真戰爭,沒有暴力,化戰爭元素為發光的種子等,和孩子好好談論戰爭。
4月
20
2023
1837
我想《尋戲記》並不單單只是穿梭古今再到發現未來,反而帶給大家思考,我們要尋找的是「什麼原因讓這場戲持續下去」的動力、根本——我是戲,你是戲,這裡就是戲台——因為有人,我們才有戲。
10月
14
2022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