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有菲律賓移民背景的太平人,來自魚販家庭,畢業於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主修戲劇顧問/戲劇構作(Dramaturgy)。不定期撰寫劇評,評論散見於PAR雜誌、表演藝術評論台及方格子專欄【或許不夠成熟或總被稱作「學生製作」的劇評角落】。同時在「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移青陣)」進行組織倡議,並在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新二代留聲機】專欄擔任作家,關注移民/工、新二代、在地記憶、母語創作、全球化與台灣文化等議題。期待與關注相關議題的夥伴交流,也歡迎合作聯繫。感謝, 勞力 ló͘-la̍t, salamat! 聯絡信箱:persuzizer@gmail.com
熱門文章
《鯨之嶋》的無從登陸:象徵性砌成的虛幻本土
2019
6月
07
2023
在地與全球的平衡:《阮是廖添丁》集體想像中的「台灣性」符號
1825
4月
28
2023
《藝術之子》獻身的慣性:私人後台與公共前台的疊合空間
1664
5月
02
2023
所有文章
11 篇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對我來講,作品其中一ê重要ê價值是來phah破「唐人共同體」ê單一想像,挑戰文化kap血緣共同體所謂ê穩固假設,koh再ùi周茂生「釘根他鄉變故鄉」ê過程,kā「唐山/番平」、「Lán人/番」、「in(他族)/gún(我族)」ê界線phah破。
12月
16
2024
不過也因此有個小疑惑,為何作品訪談錄像卻選擇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作為紀實主角,而非以台南在地的獨立書店進行影像呈現?
12月
02
2024
《衣》對移動/移工/黑工的命題甚至桃園脈絡的改編策略,依然選擇了消極的表現方式——以陌生的澳門女工經驗作為回答,以熟悉的台灣素人演員進行演繹——以此作為《衣》的「台灣新製版本」。然而,跨國脈絡的失聯,使得女工的主體經驗,在兩地敘事的切換之間變得模糊不清,也落入了兩地相互嫁接的窘境。
11月
27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饕餮劇集《一個沒有神的地方》在處理移工議題的戲劇形式上有一些新的嘗試,尤其是寓言故事與社會議題的結合為作品增色不少,同時也回應了編劇在文獻回顧與資料蒐集上的用心。然而,作品雖然捕捉了各種素材中強烈的控訴力道,卻未能平衡其他同等重要的觀點,抑或對事件進行更進一步地開展與討論。
1月
01
2024
無論是《阮是廖添丁》或《鯨之嶋》,兩部作品皆過度著墨於將材料轉化為各種「隱喻」和「表徵」,追求表面上的多元大雜燴,卻忽略了在材料的厚度之上自身究竟欲求透過戲劇來表達什麼?
6月
07
2023
《藝術之子》所描述的正是發生於排練場的男性導演權勢性侵女性演員的故事,並透過劇場觀看一個多重疊合的複雜空間。⋯⋯穿透藝術表層而埋藏於鏡頭之下的對性的凝視,卻好似同時「合理地」存在於「雙方合意」的觀演關係之中。最終,血紅的戲服仿若「為藝術獻身」的劇本,傳遞於囚禁在黑盒子的劇場女性之間。
5月
02
2023
若論述女性議題為此劇作的主要企圖,那麼劇情中的角色性別、時代背景、情節設定等細節似乎沒有缺一不可的必要性,這意味著其來有自的角色原形,已經失去了作為基底的意義,再多的文獻撐腰也只能算是「志在參與」。
4月
28
2023
在實際社會當中作為「本地人」的觀者們,其實擁有決定自身和東南亞移民/工之間關係的權力,可問題在於,我們是主動的觀者?抑或被動的旁觀者?而我們又將視其為「他者」?又或同屬於「我們」?
12月
0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