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即使「胖節」的創作策劃群已設法採用更新異的手法,甚至多元利用了牯嶺街小劇場一、二樓的表演空間──其中幾招還是有後繼無力的窘態。唯一的缺點,或說缺陷,仍是無法更新觀眾的觀演(互動)模式,以對應新的創作概念。(傅裕惠)
3月
10
2014
861
黃郁晴導演的《心頭肉》,則巧用了日韓流行音樂明星以及粉色系的夢幻房間,讓我們看見一個胖女孩的寂寞是如何在青春活潑的場面裡,被襯托出來。她在有限的空間與資源裡,善用技術(主要是影像)強化的能力,也顯得可貴,而且用得活潑與準確。(薛西)
3月
06
2014
721
《心頭肉》指怪我們的腦子胡思亂想,而《憂鬱少年Pi的奇胖漂流》則責難我們的眼睛。這兩齣「拐著彎」表述概念的作品,都試圖跳脫戲劇的框架,但又受限於劇場表演空間的想像,演出行徑稍嫌蹣跚裹足,然而多少都顯現了編導「突圍」的創作企圖。(傅裕惠)
3月
03
2014
654
我以為「胖節」是一種另類的節慶與觀念的反撲。我以為「胖節」是另外一種身體的展現和發聲。我期待的是,先別急著罵我們(觀眾),也許先讓這些不同身材、不同身體的表演者,按照他們的所想所望發聲,讓胖節是胖節,而不是符號或工具。(傅裕惠)
2月
27
2014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