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問題在於,我們出於什麼,認定一齣作品具有感動當前觀眾的要素?一齣作品處理了什麼議題,又具備怎樣的美學和意識型態的特殊性?這些要件都需要歷史化作品的發展情境,也就是歷時性的視角,才有辦法充分討論。「日本當代讀劇祭」展現的,正是偏重歷時性或共時性的文化詮䆁光譜。(王威智)
8月
29
2019
雖然這次讀劇祭的宣傳給人「時間與經費不夠,但又想推廣若干劇本,因此只能以讀劇方式呈現」的印象,但這種表演類型其實擴張了大家的美學視野,不只有壓低製作成本的經濟意義。(張又升)
8月
26
2019
與其說是進駐,「回鄉」,可能是更貼切的詞彙,因為劇團藝術總監魏雋展,就是基隆人,屬地情感,自然根深,「海港山城藝術季」或可視為其三年進駐的階段性呈現。(黃佩蔚)
7月
23
2015
在場地匱乏、資源拮据的情況下,三缺一劇團用一棟老屋製造了一則小小奇蹟。基隆市文化局倘若能夠積極改善轄內專業劇場設備、挹注更多資源給藝文工作者,才可能成就讓基隆人引以為傲的「海港山城藝術季」。(鴻鴻)
7月
20
2015
薛西  
黃郁晴導演的《心頭肉》,則巧用了日韓流行音樂明星以及粉色系的夢幻房間,讓我們看見一個胖女孩的寂寞是如何在青春活潑的場面裡,被襯托出來。她在有限的空間與資源裡,善用技術(主要是影像)強化的能力,也顯得可貴,而且用得活潑與準確。(薛西)
3月
06
2014
薛西  
曾彥婷的〈準時〉,則繼續讓人看見她對物件劇場的鑽研。透過「偶」的反視,以及偶與周遭光影聲效的連結,彷彿悼祭著一具擺盪於破敗與死亡之間的生命,含有隱隱的,人與世界的神秘聯繫,腐敗的詩意於是蔓生。(薛西)
8月
19
2013
倘若第一週的作品是虛實交織,那麼第二週的作品就是虛實一體了。我們已經看不到其虛與實的交錯分野,而是在這真假合而為一的時空之下,開始了生活在其中的樣貌,再平常也不過。而臉書的每一個讚,不再是從靜脈注射進入體內的毒品;已經變成每個人血管當中藍色的血液,竄流著全身。(張輯米)
7月
1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