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一「牆」之隔而已《胖節》第三週
3月
10
2014
胖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胖背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9次瀏覽

演出:黑眼睛跨劇團/陳雅柔《體脂家庭代工Fatcory》.李銘宸《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胖背山》

時間:2014/03/07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實驗劇場與2F藝文空間

文  傅裕惠(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這一隔,代表著美學世代、創作觀點,還有族群年齡的差異;而這隔開的念頭,則是關乎「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意思是,若是以傳統劇場敘事的觀點來觀賞這第三週(或甚至這三週以來)「胖節」的演出,應該會有空前未有的心理挫折(包括眼睛被蛤仔肉裹住這樣的失控感);若能拋開戲劇本位與形而下的主觀認知──我得很努力很努力地放空,才能稍稍體會這兩齣表演《體脂家庭代工Fatcory》與《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胖背山》的嚴肅、樂趣與幽默。要不是場地製作和經費資源稍嫌不足,我可以(也願意)把這一屆的「胖節」,視為戲劇創作概念的一種革新。

然而,即使「胖節」的創作策劃群已設法採用更新異的手法,甚至多元利用了牯嶺街小劇場一、二樓的表演空間──其中幾招還是有後繼無力的窘態;例如《體》劇以白色膠帶模仿設計草圖規劃觀眾席的區域──唯一的缺點,或說缺陷,仍是無法更新觀眾的觀演(互動)模式,以對應新的創作概念。

《體》劇表現的真正主題,隱藏於英文副標:Fatcory,不仔細看,會把這個新編的詞看成:Factory──See?我就很難把這種「將錯就錯」的文字幽默,視為理所當然的年輕用語。觀眾一進門,得選擇坐在哪一區的觀眾席,猶如走進這一層室友同住的各個房間裡;兩位飾演柯瑞(胖)和惠君(瘦)的演員,躺在房間和客廳的走道,像是2D平面展示圖中的人物。戲一開始,兩個演員便以競爭的態度,分散手執袋中兩種極端熱量的零食給觀眾;燈暗之後逼迫柯瑞喝下四種不同顏色飲料的表演,曾一度讓觀眾以為接下來是暴力綁架的情節,不過這樣的互動很快就被年輕同儕的碎嘴所取代。兩人對彼此胖瘦的質疑,穿插著天馬行空的動作表演,以及柯瑞接受自己和惠君想要變瘦的相對立場;這一場唇舌動作的「鬥毆」,無非是知交深刻的默契,並互許未來若各自無嫁娶,則互結伴侶。劇末,兩人跳出角色,要求觀眾一起吃掉剛才發放的零食;這齣戲裡使用的零食,則在我看了《每》劇時,會由《每》劇其中一位演員拿進他們的戲裡吃。

《每》劇沒什麼情節;一開頭有位工作人員(是導演自己嗎?)墊上桌椅攀著牆壁,硬是拿支筆多塗幾圈,想把出口燈誌的人形圖塗成個胖子。兩位一男一女的胖演員,在幾乎沒有任何表演偽裝的狀態下,以尋常的音調對話(微弱到有好幾次我都聽不見),吹起氣球並設法塞進彼此的衣服底下。兩人接著以這樣臃腫的形態,走近下舞台區,停止動作、凝視前方觀眾席。然後,以近乎彼此折磨又充滿樂趣的方式,撞破彼此衣服底下的氣球,或是男人用直接的方式幫女人換穿不同的衣服,女人又拿出不同顏色的膠帶,把男人一圈圈地綁緊。男人不斷設法掙脫緊繃的膠帶,女人不斷傾力將男人扶起;其間,他們兩位最清楚的對話是:「好累喔!我好累喔!」和不斷地嘻笑與喘氣。在男人索性脫掉身上糾纏的衣物膠帶,也吃掉樓下演出送上來的餅乾零食之後,兩人講好清乾嘴裡的餅渣,開始親密地接吻。面對男人的裸體,女演員表現得相當自在;互動之間的默契,會讓人以為這是一對男女朋友,毫不介意地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的生活。

生活化的展演,卻置放在第四面牆的觀賞模式裡,我只要一個念頭放棄,演員使勁展現的動作,就會是耽溺無效的展示;而我若是試圖與之連結,卻又感覺疲乏無力。疲乏無力的原因在於這些動作幾乎都可預期。除了《體》劇的對話平易自然到不像看戲,《每》中這兩位被貼上胖標籤的可愛演員所作的事情,我們多少猜知。可貴的是兩位演員自然自在的態度;若是相對於觀眾認知與想像的價值評斷,我相信會是「慘烈不堪。」

回歸這一屆「胖節」的表現,整體創作概念的陳義過高,而安排觀眾看戲的方式卻還是如此保守,使得「胖節」不同層次的導演概念,無法展現更全面而積極的影響力。若與行為(或視覺)藝術的展演相較,實踐手法和技術條件都不及對方成熟,我們不禁要反思形而下的劇場整合,是否真的就是因為有限的資源而無法展現無窮的想像?倘使具體的製作技術不求精進,或跨界的企圖有所保留,那麼概念創新的那一步永遠只能空談;而我擔心的是,劇場實踐若沒有跟上創作概念,一切的問題都會陷入週而復始,然後年輕的創作就會被市場消費耗盡。

希望我是杞人憂天而已。

《胖節》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黃郁晴導演的《心頭肉》,則巧用了日韓流行音樂明星以及粉色系的夢幻房間,讓我們看見一個胖女孩的寂寞是如何在青春活潑的場面裡,被襯托出來。她在有限的空間與資源裡,善用技術(主要是影像)強化的能力,也顯得可貴,而且用得活潑與準確。(薛西)
3月
06
2014
《心頭肉》指怪我們的腦子胡思亂想,而《憂鬱少年Pi的奇胖漂流》則責難我們的眼睛。這兩齣「拐著彎」表述概念的作品,都試圖跳脫戲劇的框架,但又受限於劇場表演空間的想像,演出行徑稍嫌蹣跚裹足,然而多少都顯現了編導「突圍」的創作企圖。(傅裕惠)
3月
03
2014
我以為「胖節」是一種另類的節慶與觀念的反撲。我以為「胖節」是另外一種身體的展現和發聲。我期待的是,先別急著罵我們(觀眾),也許先讓這些不同身材、不同身體的表演者,按照他們的所想所望發聲,讓胖節是胖節,而不是符號或工具。(傅裕惠)
2月
27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