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的議題我們要建立像九零年代一樣的公共討論風氣,不是把所有爭議拋在臉書上寫完就算了。臉書是個人的談話,它的話代表真相嗎?很多言論本身必須要被討論。」座談紀錄(下)由現場各領域之工作者對藝文補助評選機制、參與評選經驗,以及藝文補助之外的其他補助可能提出討論。(編輯室)
「很多的議題我們要建立像九零年代一樣的公共討論風氣,不是把所有爭議拋在臉書上寫完就算了。臉書是個人的談話,它的話代表真相嗎?很多言論本身必須要被討論。」座談紀錄(下)由現場各領域之工作者對藝文補助評選機制、參與評選經驗,以及藝文補助之外的其他補助可能提出討論。(編輯室)
扶植團隊補助二十六年了,每個團隊仰賴政府的比例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要解決的還不止團隊數多少的事情。我們要面對的是我們的人才、市場、優勢,還有沒有下一個二十六年。(編輯室)
國際共創的必要性在哪?共製這種模式作為很好、很有效的橋樑,搭建國與國間合作的任務,有可能嗎?它有無缺陷?我們必須質疑它的目的與有效,談共創,要有非常全面思考策略的問題。(編輯室)
談國際藝術節,是著眼於全世界越來越多雷同的趨勢。臺灣隨著場館開闢,各縣市文化局也都參與這股潮流,當中是什麼吸力與引力相互促進,讓藝術節變成一個網絡?如果,真的有形成網絡的話,文化往來與市場供需是否也形成了流通的現象?(編輯室)
戲曲必得處理當代社會的問題,可是戲曲的長項在歷史,藉由一個古老時空發生的故事,歷史可以回應當代,映照當代。正因為歷史是一個隱喻的形象,反而有更大的辯證空間,而且隱喻本身更具有詩意的可能。(評論台編輯)
八零年代崛起的霹靂布袋戲在此基礎上加入影視電腦特效,創造擬真的畫面效果。《風雲再起—幻海星塵》將影視鏡頭概念運用於舞台現場:落崖時拉開前方屏幕,偶身在演師刻意操持的慢動作中,翻起翩翩衣袂緩緩墜落,營塑淒美的視覺感染。(劉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