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
安靜低調的射手日座。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博士班就讀,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音樂、舞蹈雙主修)。 期許自己的文字能成為創作與觀看的橋樑是寫作的初心。
熱門文章
從傳統而生,面向未來:《sakero X 038》
1054
12月
06
2021
自信靈巧的千禧之舞《千禧之龍》​
898
6月
28
2023
天空本來就不同《Sky ~World challenge in Taiwan~》
882
5月
22
2023
所有文章
31 篇
這六位千禧年出生的舞者沒有以真實肉身出現在舞台上,而是利用投影技術將他們各自舞蹈影片、社群短影音、線上會議、個人影像與個人資訊投到紗幕上,與現場其他舞團舞者一起現身。
6月
28
2023
此作品原創於2018年,取材日本幾個著名的黑暗暴力事件:赤軍事件和奧姆真理教事件,旨在探索群體的瘋狂意識形態以及同儕壓力;依據榮格心理學論述,人的人格由三部份組成⋯⋯
5月
22
2023
《巴黎舞會》不再如以往的虛擬實境節目般,穿戴裝備的體驗者總是較為孤立自我且自外於他人的情況,是一個將現場表演與最先進科技結合的節目。
3月
28
2023
以鼓陣、陣頭、特技等民俗技藝取代台詞,調度角色的心境或境遇而言,確實有些段落的使用手法讓人眼睛一亮。
12月
09
2022
8字型日軌跡在此已不只僅僅是天文景觀的意象,那沒有開始亦沒有結尾的路徑圖像,似乎也象徵著金小姐母女兩代人
11月
24
2022
幾位馬戲背景的創作者大膽思考身體、表演者生命經驗與道具的關係。透過解構掉自身原有的馬戲身體與技藝,探問技藝的樣態,身體與物件的可變異性,作品散發獨特的語境,令人動容。
10月
21
2022
如果日常生活是一種實踐,是一幅「使用物和生產」的景象,那麼日復一日生活當下的人們,其「生活實踐」則指向「一個遠非自身所擁有的結構」,並在此結構中作出回應與創造。
10月
04
2022
面對身為人的議題,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課題/作業,以及人身處當下的境遇,兩齣戲皆以極為誠懇、生活化卻不通俗的台詞和喜劇手法呈現,讓觀者在開心歡笑間,瞬間被擊中內心柔軟的地方。(鄭宜芳)
8月
31
2022
只是,當野獸的溝通是肢體,而貝兒的溝通是音樂,兩者還需有大量雙人舞(?)交流時,不論是身體能量上的不對等,亦或是動作質地的不對稱,皆再再顯現缺憾。(鄭宜芳)
8月
08
2022
一位舞者從後方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進舞群,燈光霎時大亮,由清水靖晃以次中音薩克斯風重新演繹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前奏曲樂聲響起。舞者開始流動,或站或蹲,或顫抖或跳躍⋯⋯(鄭宜芳)
5月
16
2022
在這不斷現身的踏步裡⋯⋯以此形塑出表演者在這「腳觸地」以及「地觸腳」的往返過程中,形成對地方的一種召喚和文化符碼的建構,從而展示創作者對其原生血脈信仰的肯認。(鄭宜芳)
4月
30
2022
舞者們開始更多的跳躍、奔跑、衝撞,大幅度的甩動四肢,扭轉身體,於此同時,舞者們邀請觀眾加入狂歡舞動的行列,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後,來到一波歡樂的高潮點。(鄭宜芳)
3月
24
2022
雙手打著響板的薛喻鮮,嬌小卻又充滿張力的身軀裡,孤獨與熱烈奇異地融合一起,並在其專業的西班牙舞蹈技巧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小學習的芭蕾,乃至現代舞等元素,成為獨具個人風格的動作語彙。(鄭宜芳)
3月
18
2022
⋯⋯正如表演藝術的核心特質:瞬息即逝,黑色汗漬在燈光的照射下,不多久也揮發乾淨。直到大汗淋漓的舞者以身體軀幹大面積地在白色布料上扭轉、滾動、壓印,形成如水墨畫般的印記,方才讓痕跡留下,彷彿人生的隱喻,只有比較重大/重要的事件才會被記憶般。(鄭宜芳)
12月
30
2021
當舞蹈動作脫離了原先祭典儀式的脈絡,脫離了舉行祭儀的場域來到現代劇場,成為一種文化角色、一種創作素材時,它既開拓出創作的自由度與空間,亦考驗著根植於傳統的創新如何轉化成適應/適合於現代劇場美學的展演。於此我們看到《038》裡⋯⋯(鄭宜芳)
12月
0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