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一方面感受自己淹沒在天公爐的裊裊香火,一方面又像是看著一群衛生專員來噴煙清消確診足跡,神聖與世俗的界線在這個「停止跳舞」的瞬間被打開。(許仁豪)
我們一方面感受自己淹沒在天公爐的裊裊香火,一方面又像是看著一群衛生專員來噴煙清消確診足跡,神聖與世俗的界線在這個「停止跳舞」的瞬間被打開。(許仁豪)
「私劇場」的新概念,定義上很顯然借用了日本的現代文學中的體裁——「私小說」,私小說意指寫作者將親身經歷換化為小說,採用一種暴露的真實。⋯⋯但我們也可反思,這樣定義的「私劇場」能走到哪去?又會在哪裡繼續下去?(鄭崇文)
編導謝淑靖用一個家庭倫理通俗劇的方式,來處理「當代全球化邏輯下多元文化碰撞」的嚴肅議題,固然值得稱許,但是不論從情節安排ヽ人物設計以及場面調度來說,目前的處理都難免令人有重重拿起、輕輕放下的感受。(許仁豪)
溫暖的懷舊卻讓塵封已久的故事得不到敘說,我們對歷史也無法認識、更不可能反思。舞作的輕柔,甚至連恐懼焦慮的部分對照歷史事件、傳記軼事都顯得輕柔,讓觀者在音樂與落日餘暉中進入優美與舒暢,忘了戰爭的殘酷與恐怖。也可能忘了形塑我們信念、價值與生活型態的歷史。(徐瑋瑩)
《夢斷黑水溝》上演清初的劇情,因此在服裝上無水袖可做施展。即使沒有水袖,一路以來秉持傳統的薪傳歌仔戲劇團卻也未全面放棄戲曲身段公式,刀槍把子套路依舊,身段採意象式風格融入劇情,讓演員肢體與身段內化。(謝孟吟)
也許這是一趟英雄旅程中開創出的多重英雄旅程,也是多位英雄在各自的旅程中,交集於一個奇異時空裡番外篇章,現實時間停止,另一個次元的英雄旅程才正要開始。(程皖瑄)
在文本上、在身體上、在表演上,七年來蚵仔/《蚵仔夜行軍》的確是更加豐厚了。在不願被馴服的心情下,才能更落實回到土地去發現阿明伯生長的這個村落,脫去文青的投射與想像,更平衡地由虛到實,去提問我們可以做的選擇。(黃馨儀)
《相思唱歌仔》在此時此地的發生,或許作為一種情感脈絡與展演歷史「承先啟後」,於場館的當下黏合過去與現在的在地,更得著實展現其「展演意義」不止於「演出當下」,而可能也在面向過去的當下思考未來的下一步。(吳岳霖)
「很多的議題我們要建立像九零年代一樣的公共討論風氣,不是把所有爭議拋在臉書上寫完就算了。臉書是個人的談話,它的話代表真相嗎?很多言論本身必須要被討論。」座談紀錄(下)由現場各領域之工作者對藝文補助評選機制、參與評選經驗,以及藝文補助之外的其他補助可能提出討論。(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