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琴聲的思念《琴.情-趙劍華&TCO》
2月
12
2025
授權公版圖片/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6次瀏覽

文 鄭宜芳(2021年度專案評論人)

今年適逢二胡大師閔惠芬(1945-2014)逝世十週年,臺北市立國樂團特邀請了閔老師的大弟子趙劍華(現為新加坡華樂團二胡首席),和由趙劍華啓蒙二胡並曾受教於閔老師的作曲家陸橒,委託創作新樂曲《琴.情》以茲紀念。

《琴.情》二胡協奏曲亦是作曲家陸橒繼2003年《西秦王爺》後,相隔二十一年再次提筆創作二胡協奏曲。《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第一樂章〈思念的〉樂曲從音量極弱的二胡泛音長篇獨奏開始,以一條極為克制簡約的主旋律為骨幹,在骨幹上引入閔老師過往拿手演奏作品的旋律影子,如《江河水》、《憶故人》以及閔老師於病榻中寫作的《音詩-心曲》(由趙劍華首演)。猶如睹物思人般,腦海裡引出一幕一幕曾經的一切。這些作品旋律並不完整現身,而是以朦朦朧朧的影子方式牽引著聆聽之人的心。樂團聲響以室內樂的概念營造,使整體聲響顯得晶瑩剔透且精緻典雅,塤的運用更增添思念的感受。碰鈴以微小悠遠的音質在第一樂章後段穿透而來,樂團隨之加入並逐漸加強音量。

第二樂章〈風趣的〉描繪閔老師私下為人幽默風趣且開朗的形象,並以《寒鴉戲水》的形象作為主要影子。這首由閔老師改編自潮州弦詩樂的二胡名曲《寒鴉戲水》在演奏技法上溶合了椰胡大幅度的滑音與潮州琴濃厚的顫音,在樂隊伴奏上結合潮州鑼鼓樂,以靈巧的小型鼓件展現鴨子在水中活潑嬉戲的歡快形象。此處陸橒借用《寒鴉戲水》的形象,大量使用二胡左手在滑、顫、打的多種樣式,右手在推、拉等運功精準的要求,搭配樂團配器在響盞、鈸等小型擊樂的運用。展現對演奏家在技術與音樂底蘊的要求。

第三樂章〈傾訴的〉在沉穩的大提琴與碰鈴後,二胡思念的主題旋律再次響起,經由多次主題再現並與樂團不同器樂搭配,將思念之情層次地傾訴而下,由遠至近。當中,趙劍華精準、乾淨、優美的高把位泛音與蕭、塤、管的旋律抛接連綿不斷,濃烈而克制的情感引人熱淚。

胡琴高把位音區一般是不好發出完美聲音的區域,《琴.情》從第一樂章的第一顆音開始,極大量的使用各種把位的泛音,且要求的音量為極弱(ppp),相當考驗胡琴演奏家右手控制弓弦的力道與精準度,是一首在演奏技巧與演奏詮釋皆具高難度的樂曲,由趙劍華首演,當之無愧。另一方面,《琴.情》對碰鈴與樂團聲響的使用手法,亦讓人想起今年五月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委託創作,琵琶演奏家黃立騰首演的《拉達克》(給琵琶與四位打擊樂手)。在這兩首樂曲中,碰鈴皆為重要的音色符碼,以此做為引入器樂獨奏樂段或轉入樂團的介質,且樂團多數時候以少量配器、克制的聲量演奏,將主要的情境營造賦予獨奏家空間。似乎可看出作曲家陸橒近年的創作美學轉變,和對藏地文化的沉浸。

《琴.情》的創作展現出另一種挑戰演奏家的難度,對於今時今日仍在追求挑戰演奏家技巧極限、奇異聲響的創作者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完整掌握樂器文化特性、技術特質,從中提煉出獨屬於每項樂器的技法挑戰。成就兼備既可挑戰演奏技術,也能考驗演奏家音樂素養、人文厚度的高難度作品。

搭配下半場由趙劍華協奏的《長城隨想》二胡協奏曲,則顯現出現代國樂發展至今,聲響音貌上的變遷與多元。時間的淘洗能讓一個獨立的樂種漸次完備成熟的編制型態與其獨有的美學思維。每一種藝術類型的形成,總是藉由前人在嘗試、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摸索,當中總有不夠成熟完善的作品,或是反映時代聆聽美學下的寫作和聲響,這些都不應以當代後設之眼輕易予以否定。

《琴.情-趙劍華&TCO》

演出|臺北市立國樂團
時間|2024/12/28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