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當故事即興越是好笑,勞動者的處境變越顯悲哀;當「只要努力就有收穫」、「沒關係沒關係一切都會更好的」等字句頻繁出現,甚至彼此矛盾時,派對帽、綠草皮與明亮光線所給予的嘲笑就更深。(黃馨儀)
12月
20
2017
在張吉米的作品裡,這些展示其「微觀」視角的「他者」,是接近「人人都有故事」、「理解他者」、「對人性好奇」的同理傾向。「從演員身體出發的文本構作」與「微觀的暴力」相疊,同時存在,張吉米的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通意,便可能產生一定的指向性。(吳思鋒)
9月
01
2014
此劇就如同導演王墨林的言論風格,直接了當,不矯情做作。或許這場戲的重點,不在於戰爭,對立與暴力壓迫,而是帶著愛,去關心我們的生活環境,甚至是整個地球村的居民。(陳榮鈞)
12月
04
2012
這個劇場形象與鄭志忠的日常形象是重疊的:多年來他不間斷做他的靜默行動抗議,後來週復一週地前往信義路上的美國在台協會門口舉牌發傳單站樁。他體量很小,長得也不強勢,唯有倔強的神情說明他的強度。(林乃文)
11月
28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