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仙山逢來》為海筆子久違的、靠近台灣觀眾的作品。尤其在語言的消化與傳遞上,因為共同創作而有所接地氣與紮根,語言的能量展現亦和年輕的成員三年來帳篷身體表演的進步相乘,身體和聲音的扣連加深,文字聲情得以真實的透過身體傳送出。(黃馨儀)
1月
11
2019
演員成熟了,言語的表述與肢體的配合,已游刃有餘。雖然文本內容核心仍是硬蕊、艱澀的意識型態批判,現在更懂得包裹在輕鬆詼諧的對話形式裡頭,讓觀眾能夠親近,這是台灣海筆子很大的躍進。(葉根泉)
12月
16
2013
語言剝除諧音和無厘頭連結譏諷,真正批判或顛覆了甚麼?投機的白浪、失鄉的祖孫、從後殖民情境醒轉的特種傳道、率領娘子軍的海賊娘,他們的命運歸向如何?誰找到了自己?雖然劇終的大合唱那麼精神、振奮,也難掩一種無力理解也無力纏鬥又不願放棄希望的「樂觀」心態。(林乃文)
9月
26
2012
就如過於鬆散的故事結構,到處蔓延的故事支線,除了讓為團員量身打造的角色有所發揮的空間之外,段落之間的意義無法自然連結,所以這些空間與道具無法產生戲劇性的強大力量,最後只剩下不斷跑動的情節敘述,與人物對話時,岔出的現實性諷刺(批判)。(謝東寧)
9月
25
2012
婦孺皆曉或許是一開始設定的方向,搞笑的對白不時穿插其間,活蹦活跳的歌舞節奏令人雀躍,加上演員個個奇裝異服,宛若馬戲團五彩斑斕,又皆富於庶民風格,正如「百納被」既有精巧又不失樸實,大概是櫻井大造在台灣推出最「平民風格」的一齣戲。(紀慧玲)
2月
20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