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倒豈可以乘載孤島?《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9月
26
2012
孤島效應—過客滑倒效應(陳又維 攝,台灣海筆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3次瀏覽
林乃文

從日本「野戰之月」到台灣「海筆子」,以不妥協於資本社會經濟模式,流動帳篷為空間、不申請公家預算、工作人員不支領薪水,自力演出超過十年光景,也逐漸在台灣累積出一群特殊的觀賞族群。部份成員組成「流民寨」,自2009年起一手包辦編導、製作、演出,走向更台灣化的獨立之路,這是他們的第二部作品。

帳篷本身不屬於城市任何建築,如露水般夜間凝結而翌日蒸散,似一枚空降之異質空間,形式充滿哲學意涵,同時又具有強烈感官性。因為帳篷比任何劇場更能直接接觸城市的天地氣流、聲響色動,將觀眾與演員的體溫與氣息一齊包裹,當演員靈活運用帳篷結構爬梯、懸吊、飛盪,並推出充滿手作感的推車、水池、竹架等機關,並大膽活用泥土、水、火等自然元素,便有如馬戲團般充滿官能性的感染力與娛樂性;演員以對抗環境的衝撞能量向觀眾強力噴射台詞,混合詩意語言和俚俗之語,等等均為海筆子帳篷劇的特色。《孤》劇延續這些特色,還加入歌仔戲和火舞等表演元素,大大豐富表演語彙,但整體肢體風格還有待琢磨樹立。

流民寨這群台灣青年對孤島的思考從原民開始,除了題材,帳篷落腳地點也從南投縣仁愛鄉的清流部落(霧社事件的餘生所在地川中島)、賽德克族的廬山部落,到台北新店溪畔的阿美族溪洲部落。創作過程中雖經歷半年讀書會與親往南投縣賽德克族部落拜訪,但劇中所有相關議題都經過象徵化、神話化,搭配難以辨認時代、地域的服裝和人名如:海賊娘、九瓶棄兒、特種傳道、世隨、次音波白浪…..,形成看似奇幻無羈,內藏許多「解讀」皺摺,逼迫觀眾無法擱置大腦理性運作。

滿布理性思辯又有戲謔的庶民趣味的語言,猶如地痞無賴混揉知識份子的奇異綜合語體,企圖勾引觀眾既爆笑又悲愴的情緒。多線式的敘事結構固然對主軸背離、中心構成,但也增加內容鬆散失焦的風險。山林變成工寮再變成溫泉旅館的敘述,顯出土地被掠奪;外來者剝山的皮、剝樹的皮、最後剝人的皮,顯出對原民的掠奪。有些象徵轉喻精彩,如「白浪」自道性格如浪花,缺乏本質,全由環境衝擊而出的;「舊根」爭奪不成,竟刨出「舊恨」紀念碑,恨成為根的變形等,意象很美。但也有些地方令人霧煞煞,多條並行鋪展的故事線隨與人物,收攏匆促,彷彿忘了上機油的門栓。

最重要的是嘲諷荒謬與自我凝視,一輕一重之間的平衡,這次秤砣似乎滑向了輕的一方;相對於麵包和泡麵的充分辯證,「滑倒一次應該,滑倒兩次活該,滑倒三次不該」則語言趣味遠大於辯證。語言剝除諧音和無厘頭連結譏諷,真正批判或顛覆了甚麼?投機的白浪、失鄉的祖孫、從後殖民情境醒轉的特種傳道、率領娘子軍的海賊娘,他們的命運歸向如何?誰找到了自己?雖然劇終的大合唱那麼精神、振奮,也難掩一種無力理解也無力纏鬥又不願放棄希望的「樂觀」心態。

這還是流民寨的第二部作品而已,期待它開發更大的潛力。帳篷沐浴在新店溪的夜風中,聽說臨溪這片土地又將永遠地離開部落,令人不禁期待空中落降下來奇蹟之霜,為和善軟弱的土地覆上哀悼的慘白。

《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演出|台灣海筆子 流民寨
時間|2012/09/22 19:30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溪洲部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如過於鬆散的故事結構,到處蔓延的故事支線,除了讓為團員量身打造的角色有所發揮的空間之外,段落之間的意義無法自然連結,所以這些空間與道具無法產生戲劇性的強大力量,最後只剩下不斷跑動的情節敘述,與人物對話時,岔出的現實性諷刺(批判)。(謝東寧)
9月
25
2012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