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蔓般生長的形式美學《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9月
25
2012
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陳又維 攝,台灣海筆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4次瀏覽
謝東寧

將帳篷劇引進臺灣十餘年,日本「野戰之月」編導櫻井大造說:帳篷劇是想像力的緊急避難所。這句話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想像力正受到「體制」的異化與迫害,於是帳篷劇光是演出的本身,就是一場反體制的表現:一群人幾乎以人民公社的方式聚集,不接受任何公家資源資助、避開資本商業系統、甚至也脫離了劇院(場)體系,自行在某塊空地上搭上一座帳篷,透過某種秘密管道,召集了一群觀眾來參與,演出完畢大家喝啤酒、吃大鍋飯、分享剛剛的演出,而所有經費,將公佈在下一期的刊物上。

於是「形式」決定美學風格與表現內容,帳篷劇以生猛有力的表現主義粗糙美學風格,取材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社會現實、個人歷史…等等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的故事,然後任意魔幻融合交織成一個在夾縫中不斷揭露「真相」的故事,但故事只是象徵,最後還是回到反抗,反抗那個我們逐漸習慣,完全控制住我們(想像力)的世界。

由部份海筆子台灣成員所組成的流民寨,此次將櫻井大造放在「後見人」的位置,繼2009年的《無路可退》後,第二次獨立創作《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編導段惠民將故事場景設在山上的土地與原住民的生活,以外來者的關懷眼光,描述一段山林土地、文化不斷被剝削的歷史見證。故事以原住民洪水神話作為開端預言,透過山谷裡的不老少女「死阿六」,來述說一群各懷鬼胎的人物,來到山上尋找「舊根」(或者救贖),包括了偽詐騙集團首腦「白浪」;喝了九瓶酒會醉,前面繼承一大筆財產,後來淪為奴隸的「九瓶棄兒」;乘坐麒麟號進場的海賊娘子軍頭目「海賊娘」;從天而降,尋找大洪水避難基地的傳道士「特種傳道」;直通高層的上山修行者「世隨上人」;以及第二世界第二線的次文化青年「次音波」。

狹小的帳篷中,還是保持了帳篷劇靈活運用的空間,與擬真的粗糙的場景道具的特點,這次舞台上放了一座水流不斷的假山水,與用貨車開進的海賊船,並用竹子搭了一座二樓小舞台,被拆毀的鐵皮小屋及藏在小屋中的「舊恨和解紀念碑」,還有最後「九瓶棄兒」脫離奴隸身份,噴火過的繩索酒瓶橋。不過,就如過於鬆散的故事結構,到處蔓延的故事支線,除了讓為團員量身打造的角色有所發揮的空間之外,段落之間的意義無法自然連結,所以這些空間與道具無法產生戲劇性的強大力量,最後只剩下不斷跑動的情節敘述,與人物對話時,岔出的現實性諷刺(批判),以致於最後「只有接受舊恨,才能找到舊根」的話語雖精彩,但卻少了戲劇性的感受力。

但另方面,流民寨很有自覺地體認自己的外來者角色,除了演出發展時的田野調查,更將演出移到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廬山部落,與台北阿美族溪洲部落,讓故事中的部落主人與這些熱血劇場工作者,在演出期間產生更多的接觸與互動。相信,這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一定能讓下一次的作品,更貼近原住民的開朗、樂觀性格與精神,共同聯合來反抗,那不斷企圖控制我們想像力的體制怪獸。

《孤島效應──過客滑倒傳說》

演出|台灣海筆子企劃 流民寨製作
時間|2012/09/22 19:30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溪洲部落特設帳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語言剝除諧音和無厘頭連結譏諷,真正批判或顛覆了甚麼?投機的白浪、失鄉的祖孫、從後殖民情境醒轉的特種傳道、率領娘子軍的海賊娘,他們的命運歸向如何?誰找到了自己?雖然劇終的大合唱那麼精神、振奮,也難掩一種無力理解也無力纏鬥又不願放棄希望的「樂觀」心態。(林乃文)
9月
26
2012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