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儘管不論作品或製作都值得鼓勵,也確實可以看到創作者和製作團隊對於發展下一個舞蹈世代的野心和勇氣,然而舞蹈語彙甚至主題的可能性仍多少受限於創作者自身的訓練。對於關於屬於「舞蹈」的肢體可能性,似乎可以有更多的探討和發展。(王顥燁)
12月
24
2012
675
《霧》是這幾支作品中最有意思的一齣。劉冠詳對於文本形式的掌握和肆意想像,從與簡晶瀅的雙人吉他彈奏開始,藉對話所揭露作品的後設反思位置,什麼是編舞?彈吉他是嗎?對白算是嗎?穿插著簡晶瀅參與阿喀郎舞團之後的卡達克即興算是嗎?如此跨越了舞蹈和戲劇,跨越文本之間、內外,營造出創作者風格魔幻的空間。(李時雍)
12月
24
2012
1033
「編舞計畫」除了是另一個創作的平台外,周書毅也在創作場域的製作工作中,持續對於對於舞蹈語彙可能性的思考,並與新世代創作者展開對話。創作者持續地在舞蹈∕反舞蹈∕非舞蹈之間展開對於身體性的思考,如余彥芳《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系列;尋找身體動作敘事的風格和可能性,如楊乃璇。(李時雍)
12月
17
2012
1288
剛從研究所畢業的楊乃璇,其作品《小小小事》簡直一鳴驚人,編舞者用了更接近平常人的身體動作,來演繹這些輕鬆幽默的小故事,沒有驚人的舞蹈動作(雖然動作並不輕鬆),但卻更接近平常觀眾的身體情感,「舞蹈劇場」的主要精神莫過於此。(謝東寧)
12月
11
2012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