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舞蹈肢體的開發《下一個編舞計畫II:創作─發現新鮮人》
12月
24
2012
下一個編舞計畫/裡面(陳長志 攝,周先生與舞者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0次瀏覽
王顥燁

舞蹈,從最原始的宗教、民俗舞蹈、宮廷舞蹈等,到西方的芭蕾舞,接續鄧肯開始的現代舞,直到當代舞蹈如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在新世代不停歇的尋找之下,舞蹈語彙不斷的在改變。由新生代編舞家周書毅發起策劃「下一個編舞計畫」,今年以「編舞!還有什麼可能?」為題,展開創新舞蹈語彙的尋找。計畫分為「創造─下一個風景」和「創作─發現新鮮人」,前者邀請新生代編舞家發表作品,後者則公開徵件,提供入選的創作者創作基金、排練場地,並進一步安排顧問,協助也同時監督創作者發展作品的過程。在有限的經費下,持續勇敢的推動和鼓勵下一個世代的創作者尋找舞蹈肢體更多的可能性。

此次「創作─發現新鮮人」徵件共收到46件作品,最後選出五件,依演出順序分別為蔡依潔的「如果你也還記得」、許程崴的「沒有線條」、張靜如x吳宜娟的「見夫」、林素蓮的「裡面」和劉冠詳的「霧」,每一個作品演出約15分鐘的完整片段。

蔡依潔的「如果你也還記得」,以回憶為主題,重複的表現幾個融合戲劇性和舞蹈性的動作,展現回憶中的某幾個古老片段,情緒飽滿豐富。許程崴在「沒有線條」以女裝和一頭捲髮出現,在女性柔美和男性陽剛的不同線條中尋找線條的可能性。

張靜如x吳宜娟的「見夫」,尋找規則的可能性,舞作中大量使用紅色,令人聯想到慾望和權力。舞作一開始,吳宜娟拿出了紅蛋開始以每隔一個拇指和小指張開的距離整齊排列,張靜如試圖將自己假裝成蛋去取代真的蛋,被吳宜娟識破而剔除,彷彿表現當人欲破壞由權利與慾望構成的社會結構時,即便偽裝成其中一個成員,也無法打破規則。吳宜娟又成了人體扭蛋機器,當張靜如連連拿出幾個紅色扭蛋轉開,接著拿到了一個蛋,轉不開反而捏碎了,令筆者聯想到人從社會中尋找夢想,幾個成功中總要夾雜一個被捏碎的殘破結局。兩人又帶上了紅色氣球,從此失去表情,徹頭徹尾的變成了慾望本身,MV式的舞蹈動作,仿若兩人都已徹底的被慾望吞噬而失去人性。結尾時吳宜娟如狼一般的身體追尋林靜如腳上的紅色發光球,燈光昏暗,在此,徹底陷入黑暗中無窮盡的原始慾望的追尋。

林素蓮的「裡面」以廁所為舞台,在電風扇和馬桶之間,使用大量被抽象化的日常動作,和充滿象徵意義的戲劇動作,帶著非常不快樂的面容,訴說憤怒,也許更多是壓抑的情傷。

劉冠詳的「霧」和舞者簡晶瀅合作,述說對死去父親的種種記憶與情感。兩人將排練中發展出的對話,赤裸裸的展現在觀眾眼前,如同劉冠詳總想在記憶中家鄉的濃霧裡尋找父親的身影,明明知道他已經死了,卻總是無法放下,總是懷抱希望。舞台上設有一個大型藏物箱,擺放燈光和煙霧機,製造出回憶迷濛的舞台效果,讓整段演出在真實與虛幻中轉換,充滿戲劇性由一個霧中的意識與舞者的肢體展開對話。

「下一個編舞計畫」無疑在主流中開闢出一片淨土,這可以從創作顧問團的身分看出:林璟如、孫平、余佩珊、詹傑、許雁婷五位分別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劇場人,在新鮮人編創的過程中給予意見。五位顧問就像是帶有高度品味的觀眾,事先為觀眾和創作者把關,也提供創作者第三人的眼睛,於創作過程中找出盲點。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創新且相當完善的制度,在周書毅等擁有劇場人脈資源的帶領下,有潛力的創作者得以於參予計畫的過程中成長,而非只是單一的發表作品而已。

儘管不論作品或製作都值得鼓勵,也確實可以看到創作者和製作團隊對於發展下一個舞蹈世代的野心和勇氣,然而舞蹈語彙甚至主題的可能性仍多少受限於創作者自身的訓練。如林素蓮的肢體動作明顯受到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影響,然而抽出大量戲劇性,剩下的肢體表現甚至舞作主題自溺薄弱且毫無層次,其他的創作也不免受到日常動作或戲劇的影響,對於關於屬於「舞蹈」的肢體可能性,似乎可以有更多的探討和發展。另外觀眾的開發也將是團隊下一個努力的方向,如何接觸到非親友團的觀眾,使語彙被看見和了解,將會是另一個挑戰。非常期待「下一個編舞計畫」的未來發展,也期許能有更多來自政府和其他民間團體的支持,使這樣有勇氣和遠見的團隊能走的更長更遠,發揮更多影響力。

《下一個編舞計畫II:創作─發現新鮮人》

演出|周先生與舞者
時間|2012/12/16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二館果酒禮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