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敲敲莎士比亞親子劇》以馬戲團說書人講述莎士比亞及其創作的戲中戲形式,以介紹莎翁生平開始,緊接著展開十分緊湊精實的「莎劇大觀園」,在《哈姆雷特》中,演員特地以狗、猴、人之間的角色轉換,讓從未接觸過莎劇的大小觀眾都可以用容易理解的形式,理解哈姆雷特的矛盾心境
5月
21
2024
420
以樂曲貫串莎莎的生命歷程和情緒轉折,也有屬於其他腳色出場的專屬樂章。對小孩來說,甚麼名曲並不重要,重點是樂曲旋律是否符合劇情和腳色節奏,以人們自古以來的相同呼吸與頻率,得到跨時空的共鳴。(鄧淑華)
10月
30
2017
1297
11月
30
2016
875
風格鮮明的幽默創意、喜劇節奏和肢體敘事;新古典、浪漫樂派、民族音樂、電影配樂、圓舞曲、探戈等多元風格的曲目;厚達三十二頁的節目冊對於劇作家、音樂家與表演團隊的介紹,所附的迷宮、著色與換裝遊戲,則體現了美育向下紮根的節目企劃。 (陳韻文)
6月
13
2016
1542
全劇融合了馬戲、雜耍、翻騰、武術及歌舞,雖然劇中演員離梅耶荷德的完全演員還有一段距離,但編導對角色特質的掌握,加上流暢的表演和緊湊的喜劇節奏,彌補了表演的小缺陷。(碧斯蔚.梓佑 )
12月
10
2015
719
本劇在視覺方面以服裝設計最為突出,大膽纖細的風格輔助故事呈現功不可沒。服裝設計賦予觀眾視覺驚艷,無形中也維持小觀眾們對故事的專注力。相較之下舞台及燈光設計則略顯失色。(陳似鳳)
1月
13
2015
887
劇本提供的思索有限,劇情平鋪直敘,又急轉直下,滿台華彩只剩導演堆砌的創意。的確,場景手法頗有創意,也讓演員盡情「表現」,素人演員大膽展示泳裝,歌舞場面熱情揮灑,鬥嘴皮的笑聲充盈全場,慢動作、雜技、啞劇…,這些手法讓劇場變成一個可以play的場域,但就是去掉了思考。(紀慧玲)
10月
10
2012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