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怎麼了?」這是觀賞玉米雞劇團於實驗劇場作品《殺蟲記》後,激起思索隱藏在現今台灣社會上的許多問題,探討著需求、人性而逐漸演變的一種「疏離」,一齣看似演繹著家庭悲劇的黑盒子戲,深藏的是更多類似新聞報導所見的捷運殺人事件等,而逐漸被大眾所發現台灣社會正在生病著的問題。
這部改編自卡夫卡《變形記》的作品,卻跳脫了原本故事的框架,在劇情內容的鋪陳中,導演讓時間倒敘著述說,而在演員或觀眾們或許都已了解原本故事走向的狀態下,卻又是在回顧著這一切的荒謬人生般,一幕幕的再重新堆疊、累積著更多情緒,因此不管是演員本身或觀眾,都在這樣的時間流動中,更能演繹或品味到內心交雜與反覆的情緒。就像劇情接近末尾,快變為蟲的主角躺在睡床上,心裡不停交戰著的話語:「我好累啊!」「不行,我得趕快…」「還是再睡個…」這裡明明是一切悲劇的開始,但卻在最後才赫然發現是前面演繹的所有過程導致,因此就這樣簡單幾句話,卻深深的打入心中。
這次作品除了成功利用實驗劇場特性外,整個畫面一開始只以幾張空箱與黑白布幕將空間區隔開來,又以投影時間來與空間作一連結,而後舞台則用光影投射變身為蟲的影子,創造了一種虛與實的空間層次,恰區隔卻又並存著平凡家庭生活與隱藏的祕密。這齣戲劇並不單純只以聲音和平常動作來演繹,其中企圖加入了幾段舞蹈展現,讓說不出口的內心添加更多情緒,最特別為從一開始強烈的機械性動作設計,導演似乎在強化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趨於某種固定模式,沒帶感情的、逐漸疏離的。而演員的展現使人佩服導演如何訓練,讓幾位高中年齡的孩子能夠詮釋這樣深層的作品,或本身為男性卻需要飾演、揣摩母親、女兒、女僕等女性角色,或許這也是演員本身做足了功課,才讓人驚豔於每個角色性格都能明顯區別與到位,且能看出內心豐富的情緒糾結。
觀賞《殺蟲記》就像看了一本有深度的白話文學,劇情簡潔俐落,演員之間的對話淺顯易懂,藉由音樂與肢體動作強調更強烈的複雜情緒,舞台時間、空間交錯著帶領著我們進入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刺激著大家跟著回顧自己人生每幕場景,並思索對於需求的滿足、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白色布幕遮蓋下的疏離產物等,而我們是否還能有什麼能力去改變這樣的狀態呢?還是只能走到把怪物殺掉的末著一招呢?
《殺蟲記》
演出|玉米雞劇團
時間|2016/11/13 14:30
地點|新竹縣演藝廳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