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最後的⟨和平頌鼓⟩擊樂貫串全場,與台下觀眾一起歌唱的設計,使得曲子更加靈活,由低音擔當主題旋律,彈撥樂琵琶、柳琴、三弦的綴飾,台上台下人聲和諧。使人想起〈樂記〉中:「樂者,天地之和。」
1月
14
2022
高雄市國樂團的演出一向以樂音和諧見長,團員人數雖然不及北市國、台灣國、桃市國之多,然而在詮釋樂曲時亦能恰如其分,不會因此少了樂音的深廣。這場演出從頭到尾都是滿滿的情懷⋯⋯(王亭又)
11月
10
2021
傳統並不遙遠,這場音樂會,它很好地結合音樂、動畫與說書,讓每個無論是否熟悉神明的觀眾皆能因此場演出而認識祂們,或許年紀還小的孩童尚未知曉傳統的重要性,但並不妨礙單純的欣賞一場有趣、好玩的演出。(蔡佩娟)
5月
24
2021
在現代國樂的演化過程中,樂團雖然以西方管弦樂團的模式及其音樂表現技巧為演進依據;但就樂團表演所呈現豐富多元的傳統民間題材及民族交響化音樂風格的展演等現象而論,現代國樂團即以此種中西文化元素的交融特質,進而塑造深富現代生命意涵的樂團組織。(陳詩涵)
4月
08
2019
真正好的事物無需華麗的外觀、眩目的技巧,如陶淵明的詩、司馬溫公的文,也如袁宏道云:「世人所難得者唯趣……惟會心者知之。」《墨梅》的旋律動人、演奏家的氣韻生動,用以詮釋音樂家的道,知音者自能領略一二。(王亭又)
4月
01
2019
此次以「世界音樂」為主題的《樂逑漫步》音樂會,結合了印度、日本、蒙古等傳統樂器,樂曲的呈現方式有合奏、協奏與重奏,然而,拿捏彼此在演奏時的比重卻不是件易事,過與不及都會影響整體平衡,且可能出現各說各話的情形。(蔡佩娟)
12月
20
2018
李哲藝所創作的新曲《宋江悍將》,以宋江陣本身的節奏當作基底,在鼓聲不斷的同時,各個樂器的演奏就像在陣式中輪流表演的拜旗、發彩及對打,而至中間樂段的慢板部分,氣氛頓時轉變,旋律抑鬱沉重。(蔡佩娟)
6月
27
2018
樂曲中間如歌似的慢板樂段,如說書人侃侃而談金門歷史,細數金門曾經歷過的種種繁華與傷痛,卻不一昧沉浸在悲傷憂愁中,而是賦予了對未來的美好與期待。(蔡佩娟)
6月
12
2018
笛子名家鄭濟民,也是當初首演《蝴蝶夢》的協奏者,時過境遷,距首演已近三十年,仍是寶刀未老,笛聲輕快悠揚,抑揚頓挫之間情感轉換自如。(蔡佩娟)
5月
31
2018
嗩吶猶如母親般的角色,口弦代表稚子,而低沉的卡腔則是老爺爺,於是雖然旋律相同,但不同的樂器輪流演奏,就形成一幅逗趣詼諧的畫面。(蔡佩娟)
5月
18
2018
國樂作品之中並不缺乏由史詩改編而成的作品,然此曲《花木蘭》在表現手法上,作曲者顧冠仁一來借鑑西洋作曲的技法,二來在樂隊配置方面特地交響化,甚是為傳統樂曲的創作模式做了相當的探索和嘗試。(蔡佩娟)
10月
28
2017
吹笙演奏家吳巍流露一股巨星與自信的架式,把笙的音色吹得時而吹清幽而明亮,清麗和雅,在快速的音堆中又吹得乾淨俐落,氣勢非常地十足的,展現了整個樂曲的豐富性,把整個現代國樂與古老的傳統樂器跨界詮釋的非常精彩。(黃煒婷)
6月
3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