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高手齊聚一堂《風雲際會》
10月
28
2017
風雲際會(高雄市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18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作為南部首屈一指的高雄市國樂團一直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點,發揚國樂傳統之美時,仍要追上時代的腳步,不停的創新與演變,為傳統的國樂發展新的可能性。此次音樂會特邀黃俊錫、閆國威、楊惟三位各在古箏、二胡、琵琶有著卓越表現的演奏家協奏演出,並與谷方當代箏界合作,從此次選曲內容筆者便十分期待現場演出,好奇協奏者們會與高雄市國樂團激碰出什麼樣的火花。

古箏協奏曲《望秦川》根據陝西同州梆子音樂創作而成,為箏樂家王中山與作曲家景建樹為紀念恩師李婉芬教授共同創作。協奏者黃俊錫技巧高超,惟拍點上不夠穩健,有時差點與樂團對不上拍子,在樂曲慢板部分尚能感受到樂曲悲傷的氛圍,然快板時古箏本身忽快忽慢,雖指揮郭哲誠盡力指揮樂團以配合協奏者,可兩者之間仍是不夠協調,此次小失誤之處令人深感嘆息。

《弦歌吟》是中國當代新銳作曲家李博禪的最新作品,為二胡與大型民族管弦樂團所創作,雖然作曲家年紀輕輕,但已做出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包含《楚頌》、《曾侯乙傳奇》、《晚秋》等。《弦歌吟》一曲整體風格澎湃激昂,尤其在連續轉換拍點的快板部分呈現緊湊、跌宕的氛圍,而在樂曲之中加入人聲合聲更是出乎意料,然而聽著最天然純粹的合聲時,筆者這才明白為什麼此曲的曲解會講到大愛與人和,頌大音予土地。整首樂曲中樂隊不僅整齊劃一,更是極其專注的輔助著主奏,讓主奏全然信任著樂隊且全心演奏,而在兩者通力合作下,此曲為上半場最精采的曲目。

此場最大亮點應是下半場由楊惟演奏的《花木蘭》琵琶協奏曲,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的意境而創作的樂曲,全曲分三個樂章,敘述花木蘭從一名普通女子到戰場殺敵,而後凱旋返鄉的故事。樂曲慢板部分,當琵琶在樂隊的襯托下輕攏慢捻的輪音之中,筆者彷彿看見作為女子的木蘭低語呢喃,是替年邁的老父擔憂,也是想為國家社稷出一份心力,於是毅然決然的代父從軍,上場殺敵。雖然國樂作品之中並不缺乏由史詩改編而成的作品,然此曲《花木蘭》在表現手法上,作曲者顧冠仁一來借鑑西洋作曲的技法,二來在樂隊配置方面特地交響化,甚是為傳統樂曲的創作模式做了相當的探索和嘗試。

「風雲際會」一詞釋義為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此場音樂會演奏者與谷方當代箏界都在音樂圈內極享盛譽,藉高雄市國樂團的邀約不僅能展現自己實力,還能讓觀眾更加認識自己,也因此筆者認為此場音樂會辦得十分成功,期盼下次高雄市國樂團能與新的人馬再碰撞激發出新的火花。

《風雲際會》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17/10/15 15:0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