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高手齊聚一堂《風雲際會》
10月
28
2017
風雲際會(高雄市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24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作為南部首屈一指的高雄市國樂團一直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平衡點,發揚國樂傳統之美時,仍要追上時代的腳步,不停的創新與演變,為傳統的國樂發展新的可能性。此次音樂會特邀黃俊錫、閆國威、楊惟三位各在古箏、二胡、琵琶有著卓越表現的演奏家協奏演出,並與谷方當代箏界合作,從此次選曲內容筆者便十分期待現場演出,好奇協奏者們會與高雄市國樂團激碰出什麼樣的火花。

古箏協奏曲《望秦川》根據陝西同州梆子音樂創作而成,為箏樂家王中山與作曲家景建樹為紀念恩師李婉芬教授共同創作。協奏者黃俊錫技巧高超,惟拍點上不夠穩健,有時差點與樂團對不上拍子,在樂曲慢板部分尚能感受到樂曲悲傷的氛圍,然快板時古箏本身忽快忽慢,雖指揮郭哲誠盡力指揮樂團以配合協奏者,可兩者之間仍是不夠協調,此次小失誤之處令人深感嘆息。

《弦歌吟》是中國當代新銳作曲家李博禪的最新作品,為二胡與大型民族管弦樂團所創作,雖然作曲家年紀輕輕,但已做出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包含《楚頌》、《曾侯乙傳奇》、《晚秋》等。《弦歌吟》一曲整體風格澎湃激昂,尤其在連續轉換拍點的快板部分呈現緊湊、跌宕的氛圍,而在樂曲之中加入人聲合聲更是出乎意料,然而聽著最天然純粹的合聲時,筆者這才明白為什麼此曲的曲解會講到大愛與人和,頌大音予土地。整首樂曲中樂隊不僅整齊劃一,更是極其專注的輔助著主奏,讓主奏全然信任著樂隊且全心演奏,而在兩者通力合作下,此曲為上半場最精采的曲目。

此場最大亮點應是下半場由楊惟演奏的《花木蘭》琵琶協奏曲,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的意境而創作的樂曲,全曲分三個樂章,敘述花木蘭從一名普通女子到戰場殺敵,而後凱旋返鄉的故事。樂曲慢板部分,當琵琶在樂隊的襯托下輕攏慢捻的輪音之中,筆者彷彿看見作為女子的木蘭低語呢喃,是替年邁的老父擔憂,也是想為國家社稷出一份心力,於是毅然決然的代父從軍,上場殺敵。雖然國樂作品之中並不缺乏由史詩改編而成的作品,然此曲《花木蘭》在表現手法上,作曲者顧冠仁一來借鑑西洋作曲的技法,二來在樂隊配置方面特地交響化,甚是為傳統樂曲的創作模式做了相當的探索和嘗試。

「風雲際會」一詞釋義為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此場音樂會演奏者與谷方當代箏界都在音樂圈內極享盛譽,藉高雄市國樂團的邀約不僅能展現自己實力,還能讓觀眾更加認識自己,也因此筆者認為此場音樂會辦得十分成功,期盼下次高雄市國樂團能與新的人馬再碰撞激發出新的火花。

《風雲際會》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17/10/15 15:0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