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聲繪神態,妙語話蓬萊《寶島搜神記》
5月
24
2021
123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0次瀏覽
蔡佩娟(音樂工作者)

作為觀眾,每年都相當期待高雄市國樂團(以下簡稱高市國)在高雄春天藝術節推出的親子音樂會。與其他演出相比,親子音樂會輕快、活潑的氛圍,能讓觀眾在欣賞時放開許多束縛,隨著孩子開懷的笑聲一同放鬆,另外,在企劃親子音樂會時,製作團隊需花費更多心思去思考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並維持一定的演出水準,所以每一年的親子音樂會很是考驗高市國的企劃與創新能力。這次選定的主題十分有趣,既平易近人,又富神祕的色彩,故事內容不是孩童限定,而是臺灣人民都很適合,因為這一次的故事主角不是一般人,而是臺灣寶島上的『眾神明』。

以繪作家角斯的《寶島搜神》作為靈感,在講述故事的方面,高市國邀請廖珮宇撰寫劇本,由劉建幗擔任導演,陳昭瑋飾演說書人,並結合影像設計去呈現,而音樂的部分,則特邀八位作曲家為各神明譜寫祂們的主題曲,讓音樂連結影像,既勾勒神明的神韻,亦描繪眾神過往事蹟。

音樂會一開始,由玉帝身旁的小秘書(陳昭瑋飾演)向觀眾講述天庭上發生的事情,因掌管人間神桌燈火的燈猴不滿現代人有事才求上天,無事轉身就忘,所以希望玉帝降下大水,以沉島的方式懲罰凡間。不過,雖然燈猴狀告人類十惡不赦,但其他神明卻紛紛阻止此事,認為人類與神明的隔閡,並非都是人類的過錯。

第一位為人類辯白的是腳騎龜蛇的玄天上帝,作曲家鍾佳霖以高音笙為主奏,樂曲旋律緊湊,搭配玄天上帝斬妖除魔的畫面更顯生動,而笙與各樂器的對唱,就像高手過招般讓人感到緊張與刺激,對於第一次欣賞國樂或不認識笙的觀眾,此曲充分展現笙的特色,讓人聽見笙豐富的和聲性,及本身悠長深邃的聲音。第二首《觀自在》描述觀世音菩薩,作曲家徐瑋廷以祂慈悲溫柔的形象,以及民間耳熟能詳的「觀世音菩薩」的旋律為基底,用弦樂合奏的方式呈現新編版本,此曲相當有趣的部份是在樂段中加入了人聲唱誦「觀世音菩薩」,其大膽的做法令人驚嘆,但頗具新意,別具一格。

在每位神明登場的過程中,小秘書除了敘述每位神明的經歷,還簡單的介紹了主奏樂器。伴隨著祂們的主題曲及動畫,觀眾可以連結樂曲與畫面,從中更加了解那位神明的形象,如脾氣暴躁的哪吒,便以較為熱鬧的打擊合奏去形容他與東海龍王之間打鬥的場景。在小秘書生動且幽默的說演下,筆者觀察到在場的小朋友都相當熱情的回應著,雙方互動很是良好,讓音樂會得以順利進行。

以音樂為載體,將傳統融入音樂之中的親子音樂會,是否是一種新的方式去推廣國樂?畢竟在現代這個社會,大眾以西樂為主流,國樂僅是小眾,就如同現代人愈來愈講究科學,而忘記先人遺留下來的傳統,這兩者的處境其實很是相同。然而,傳統並不遙遠,這場音樂會,它很好地結合音樂、動畫與說書,讓每個無論是否熟悉神明的觀眾皆能因此場演出而認識祂們,或許年紀還小的孩童尚未知曉傳統的重要性,但並不妨礙單純的欣賞一場有趣、好玩的演出。

最後,雖因篇幅長度未能提到其他樂曲,但對於高市國此次演出的八首新創樂曲,筆者認為極適合製作成出版品,若僅演出一次就封箱,是件相當可惜的事。未來,無論《寶島搜神記》繼續演出與否,期待高市國維持這次創新、跨界的精神,製作更多精緻的作品。

《寶島搜神記》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21/04/17 11:0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