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聲繪神態,妙語話蓬萊《寶島搜神記》
5月
24
2021
123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36次瀏覽
蔡佩娟(音樂工作者)

作為觀眾,每年都相當期待高雄市國樂團(以下簡稱高市國)在高雄春天藝術節推出的親子音樂會。與其他演出相比,親子音樂會輕快、活潑的氛圍,能讓觀眾在欣賞時放開許多束縛,隨著孩子開懷的笑聲一同放鬆,另外,在企劃親子音樂會時,製作團隊需花費更多心思去思考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並維持一定的演出水準,所以每一年的親子音樂會很是考驗高市國的企劃與創新能力。這次選定的主題十分有趣,既平易近人,又富神祕的色彩,故事內容不是孩童限定,而是臺灣人民都很適合,因為這一次的故事主角不是一般人,而是臺灣寶島上的『眾神明』。

以繪作家角斯的《寶島搜神》作為靈感,在講述故事的方面,高市國邀請廖珮宇撰寫劇本,由劉建幗擔任導演,陳昭瑋飾演說書人,並結合影像設計去呈現,而音樂的部分,則特邀八位作曲家為各神明譜寫祂們的主題曲,讓音樂連結影像,既勾勒神明的神韻,亦描繪眾神過往事蹟。

音樂會一開始,由玉帝身旁的小秘書(陳昭瑋飾演)向觀眾講述天庭上發生的事情,因掌管人間神桌燈火的燈猴不滿現代人有事才求上天,無事轉身就忘,所以希望玉帝降下大水,以沉島的方式懲罰凡間。不過,雖然燈猴狀告人類十惡不赦,但其他神明卻紛紛阻止此事,認為人類與神明的隔閡,並非都是人類的過錯。

第一位為人類辯白的是腳騎龜蛇的玄天上帝,作曲家鍾佳霖以高音笙為主奏,樂曲旋律緊湊,搭配玄天上帝斬妖除魔的畫面更顯生動,而笙與各樂器的對唱,就像高手過招般讓人感到緊張與刺激,對於第一次欣賞國樂或不認識笙的觀眾,此曲充分展現笙的特色,讓人聽見笙豐富的和聲性,及本身悠長深邃的聲音。第二首《觀自在》描述觀世音菩薩,作曲家徐瑋廷以祂慈悲溫柔的形象,以及民間耳熟能詳的「觀世音菩薩」的旋律為基底,用弦樂合奏的方式呈現新編版本,此曲相當有趣的部份是在樂段中加入了人聲唱誦「觀世音菩薩」,其大膽的做法令人驚嘆,但頗具新意,別具一格。

在每位神明登場的過程中,小秘書除了敘述每位神明的經歷,還簡單的介紹了主奏樂器。伴隨著祂們的主題曲及動畫,觀眾可以連結樂曲與畫面,從中更加了解那位神明的形象,如脾氣暴躁的哪吒,便以較為熱鬧的打擊合奏去形容他與東海龍王之間打鬥的場景。在小秘書生動且幽默的說演下,筆者觀察到在場的小朋友都相當熱情的回應著,雙方互動很是良好,讓音樂會得以順利進行。

以音樂為載體,將傳統融入音樂之中的親子音樂會,是否是一種新的方式去推廣國樂?畢竟在現代這個社會,大眾以西樂為主流,國樂僅是小眾,就如同現代人愈來愈講究科學,而忘記先人遺留下來的傳統,這兩者的處境其實很是相同。然而,傳統並不遙遠,這場音樂會,它很好地結合音樂、動畫與說書,讓每個無論是否熟悉神明的觀眾皆能因此場演出而認識祂們,或許年紀還小的孩童尚未知曉傳統的重要性,但並不妨礙單純的欣賞一場有趣、好玩的演出。

最後,雖因篇幅長度未能提到其他樂曲,但對於高市國此次演出的八首新創樂曲,筆者認為極適合製作成出版品,若僅演出一次就封箱,是件相當可惜的事。未來,無論《寶島搜神記》繼續演出與否,期待高市國維持這次創新、跨界的精神,製作更多精緻的作品。

《寶島搜神記》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21/04/17 11:0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