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種下一顆國樂種子《漫漫童年樂悠悠》
5月
18
2018
漫漫童年樂悠悠(高雄市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36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因應四月兒童節的到來,高雄市國樂團舉辦了適合闔家觀賞的親子音樂會,曲目活潑輕快且為古今經典的動漫卡通歌曲,筆者觀察到在場的觀眾幾乎都是兩大一小,或是兩大兩小的組合,全場座位約九成滿,由此可見此場音樂會行銷之成功,幾乎坐無虛席。整場音樂會的流程頗為流暢,主持人生動有趣的串場,而高雄市國樂團團員也不時扮作卡通人物,吸引小朋友的目光,甚至在《妖怪手錶》一曲邀請小朋友們一同在舞台上跳舞,不得不說,高雄市國樂團費盡心思創造與觀眾良好的互動。

曲目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有兩首:《打棗》與《愛心樹》。《打棗》原是一首民歌,後由郭進財編曲成小樂隊伴奏版本,並在樂曲中,以嗩吶、卡腔以及口弦分別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在樂曲進行中,協奏者郭進財不時替換樂器,一下是高亢嘹亮的嗩吶,而後又轉成清脆的口弦以及由協奏者自身發出鼻音的卡腔。在曲調不斷重複下,嗩吶猶如母親般的角色,做事俐落,但十分操心,總是絮絮叨叨的管著大小事,口弦代表稚子,天真活潑,聲音高而脆,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量,而低沉的卡腔則是老爺爺,於是雖然旋律相同,但不同的樂器輪流演奏,就形成一幅逗趣詼諧的畫面。

下半場《愛心樹》改編自繪本“The Giving Tree”,是在講述一顆蘋果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平鋪直敘,簡單卻深刻。演員葉怡君扮演的大樹無論何時都為男孩安安著想,小時候的安安依靠著大樹睡覺,吃著大樹長出來的蘋果,在大樹粗壯的樹枝下盪鞦韆,然而長大後,安安有了慾望,想要智慧型手機,於是大樹給了他全部的蘋果,讓安安去賣錢;因為想要房子,大樹讓安安砍了自己的一部分,用木材去做房子;最後安安因對世事感到絕望,想要離開,大樹再讓安安砍了自己的另外一半做船,而安安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隨著故事的進行,樂團的演奏從一開始的歡樂,後因大樹的悲傷情緒而逐漸哀傷、沉重,然而在最後,安安和大樹彷彿又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安安不再因為慾望而傷害大樹,仍是肚子餓的時候吃著香甜的蘋果,想睡時就靠在大樹身上安然入睡,且將大樹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筆者第一次看見高雄市國樂團嘗試用音樂與戲劇結合的方式演出,雖然觀眾的目光關注在舞台前方的表演,而忽略音樂的部分,但隨著樂曲高低起伏,更讓觀眾全神貫注的欣賞表演,並融入其中。

筆者私心認為高雄市國樂團是在為此次來觀賞表演的孩子種下一顆國樂的種子,讓孩子們喜歡這次的演出,也讓孩子們欣賞國樂的多樣貌。這次的演出不僅僅只是用動漫歌曲吸引孩子,更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間接告訴孩子,望孩子們珍惜身邊的人,也期許孩子們成為一位願意付出關心,並不求回報的人。

《漫漫童年樂悠悠》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18/04/22 15:0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