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種下一顆國樂種子《漫漫童年樂悠悠》
5月
18
2018
漫漫童年樂悠悠(高雄市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7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因應四月兒童節的到來,高雄市國樂團舉辦了適合闔家觀賞的親子音樂會,曲目活潑輕快且為古今經典的動漫卡通歌曲,筆者觀察到在場的觀眾幾乎都是兩大一小,或是兩大兩小的組合,全場座位約九成滿,由此可見此場音樂會行銷之成功,幾乎坐無虛席。整場音樂會的流程頗為流暢,主持人生動有趣的串場,而高雄市國樂團團員也不時扮作卡通人物,吸引小朋友的目光,甚至在《妖怪手錶》一曲邀請小朋友們一同在舞台上跳舞,不得不說,高雄市國樂團費盡心思創造與觀眾良好的互動。

曲目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有兩首:《打棗》與《愛心樹》。《打棗》原是一首民歌,後由郭進財編曲成小樂隊伴奏版本,並在樂曲中,以嗩吶、卡腔以及口弦分別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在樂曲進行中,協奏者郭進財不時替換樂器,一下是高亢嘹亮的嗩吶,而後又轉成清脆的口弦以及由協奏者自身發出鼻音的卡腔。在曲調不斷重複下,嗩吶猶如母親般的角色,做事俐落,但十分操心,總是絮絮叨叨的管著大小事,口弦代表稚子,天真活潑,聲音高而脆,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量,而低沉的卡腔則是老爺爺,於是雖然旋律相同,但不同的樂器輪流演奏,就形成一幅逗趣詼諧的畫面。

下半場《愛心樹》改編自繪本“The Giving Tree”,是在講述一顆蘋果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平鋪直敘,簡單卻深刻。演員葉怡君扮演的大樹無論何時都為男孩安安著想,小時候的安安依靠著大樹睡覺,吃著大樹長出來的蘋果,在大樹粗壯的樹枝下盪鞦韆,然而長大後,安安有了慾望,想要智慧型手機,於是大樹給了他全部的蘋果,讓安安去賣錢;因為想要房子,大樹讓安安砍了自己的一部分,用木材去做房子;最後安安因對世事感到絕望,想要離開,大樹再讓安安砍了自己的另外一半做船,而安安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隨著故事的進行,樂團的演奏從一開始的歡樂,後因大樹的悲傷情緒而逐漸哀傷、沉重,然而在最後,安安和大樹彷彿又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安安不再因為慾望而傷害大樹,仍是肚子餓的時候吃著香甜的蘋果,想睡時就靠在大樹身上安然入睡,且將大樹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筆者第一次看見高雄市國樂團嘗試用音樂與戲劇結合的方式演出,雖然觀眾的目光關注在舞台前方的表演,而忽略音樂的部分,但隨著樂曲高低起伏,更讓觀眾全神貫注的欣賞表演,並融入其中。

筆者私心認為高雄市國樂團是在為此次來觀賞表演的孩子種下一顆國樂的種子,讓孩子們喜歡這次的演出,也讓孩子們欣賞國樂的多樣貌。這次的演出不僅僅只是用動漫歌曲吸引孩子,更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間接告訴孩子,望孩子們珍惜身邊的人,也期許孩子們成為一位願意付出關心,並不求回報的人。

《漫漫童年樂悠悠》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18/04/22 15:0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