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種下一顆國樂種子《漫漫童年樂悠悠》
5月
18
2018
漫漫童年樂悠悠(高雄市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3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因應四月兒童節的到來,高雄市國樂團舉辦了適合闔家觀賞的親子音樂會,曲目活潑輕快且為古今經典的動漫卡通歌曲,筆者觀察到在場的觀眾幾乎都是兩大一小,或是兩大兩小的組合,全場座位約九成滿,由此可見此場音樂會行銷之成功,幾乎坐無虛席。整場音樂會的流程頗為流暢,主持人生動有趣的串場,而高雄市國樂團團員也不時扮作卡通人物,吸引小朋友的目光,甚至在《妖怪手錶》一曲邀請小朋友們一同在舞台上跳舞,不得不說,高雄市國樂團費盡心思創造與觀眾良好的互動。

曲目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有兩首:《打棗》與《愛心樹》。《打棗》原是一首民歌,後由郭進財編曲成小樂隊伴奏版本,並在樂曲中,以嗩吶、卡腔以及口弦分別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在樂曲進行中,協奏者郭進財不時替換樂器,一下是高亢嘹亮的嗩吶,而後又轉成清脆的口弦以及由協奏者自身發出鼻音的卡腔。在曲調不斷重複下,嗩吶猶如母親般的角色,做事俐落,但十分操心,總是絮絮叨叨的管著大小事,口弦代表稚子,天真活潑,聲音高而脆,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量,而低沉的卡腔則是老爺爺,於是雖然旋律相同,但不同的樂器輪流演奏,就形成一幅逗趣詼諧的畫面。

下半場《愛心樹》改編自繪本“The Giving Tree”,是在講述一顆蘋果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平鋪直敘,簡單卻深刻。演員葉怡君扮演的大樹無論何時都為男孩安安著想,小時候的安安依靠著大樹睡覺,吃著大樹長出來的蘋果,在大樹粗壯的樹枝下盪鞦韆,然而長大後,安安有了慾望,想要智慧型手機,於是大樹給了他全部的蘋果,讓安安去賣錢;因為想要房子,大樹讓安安砍了自己的一部分,用木材去做房子;最後安安因對世事感到絕望,想要離開,大樹再讓安安砍了自己的另外一半做船,而安安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隨著故事的進行,樂團的演奏從一開始的歡樂,後因大樹的悲傷情緒而逐漸哀傷、沉重,然而在最後,安安和大樹彷彿又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安安不再因為慾望而傷害大樹,仍是肚子餓的時候吃著香甜的蘋果,想睡時就靠在大樹身上安然入睡,且將大樹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筆者第一次看見高雄市國樂團嘗試用音樂與戲劇結合的方式演出,雖然觀眾的目光關注在舞台前方的表演,而忽略音樂的部分,但隨著樂曲高低起伏,更讓觀眾全神貫注的欣賞表演,並融入其中。

筆者私心認為高雄市國樂團是在為此次來觀賞表演的孩子種下一顆國樂的種子,讓孩子們喜歡這次的演出,也讓孩子們欣賞國樂的多樣貌。這次的演出不僅僅只是用動漫歌曲吸引孩子,更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間接告訴孩子,望孩子們珍惜身邊的人,也期許孩子們成為一位願意付出關心,並不求回報的人。

《漫漫童年樂悠悠》

演出|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18/04/22 15:0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