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國樂團(後簡稱高市國)一直是台灣南部國樂團的代表,這期樂季更是邀請了許多中國的演奏名家來台表演,而《王與后的對話》則是邀請了二胡名家于紅梅演出。除了中國名家外,也有高市國的琵琶首席趙怡然協奏,並邀請新加坡華樂團的指揮葉聰客席。此次演出的曲為《海路》、《獅鼓弄清韻》、《墨梅》、《青紗帳》、《阿曼尼莎》、《澳門隨想曲》;就演出的安排上,是我比較喜歡的模式──快慢、合奏與協奏交錯。畢竟若是相同的表演方式,總是讓人容易疲憊。
在聆賞合奏曲時,可以了解到指揮的諸多處理,或者音響效果的設計;此外亦能看出樂團的實力,而高市國的優點一向在於其整體的和諧度。本次演奏的合奏曲中的《海路》選自國樂交響樂《海上第一人─鄭和》的其中一個樂章,這首曲子描寫的是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場景,於是開始便是熱鬧喧騰的吹打聲以及彈撥弦樂的快速音符,將船隊盛大出航的場景勾勒出來,接著由笛子模仿海鷗聲,彈撥、拉弦模擬海浪等聲響,而中嗩的旋律則將我們帶到了南亞的市集,彈撥的襯底亦將異國的風韻點綴得更濃厚。以往常見的處理手法,到了中嗩旋律一段,往往顯得張揚,但指揮處理得更有嫵媚跟含蓄,這是我覺得特別之處。
《獅鼓弄清韻》琵琶協奏曲是由高市國的彈撥首席趙怡然演繹,全曲的琵琶描摹出舞獅的場景,琵琶的無論是推拉、絞絃、提絃、拍板、摘音、泛音等聲響都在本曲裡完整展現,「輕攏慢撚抹復挑」大概也無法道盡現代琵琶的各式技巧。演奏家與樂隊配合得恰到好處,頗能將舞獅的各種情狀以音樂呈現,而曲中運用到兩把不同定絃的琵琶,亦可見本曲的難度。觀賞完演出,感覺若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來形容,我想大概是最適切的句子了。
《墨梅》與《阿曼尼莎》則是由演奏家于紅梅所演出的二胡協奏曲。《阿曼尼莎》在網路上已經是十分常見的曲子,也有許多人詮釋過;不過,于君的演出除了強大技巧外,更多了些音樂風韻,音符的準確與旋律的生動都已不在話下。一如明代劉嵩的詩中所道:「馬尾震蕩迴春嬌」可以稍稍形容于君的風采。然而《墨梅》更是讓我感受到音樂的深厚。《墨梅》是于紅梅創作的曲子,相對《阿曼尼莎》本曲雖然在技巧上有些見絀,但如曲介所引用王冕的詩:「不要人誇好顏色,要留清氣滿乾坤」,真正好的事物無需華麗的外觀、眩目的技巧,如陶淵明的詩、司馬溫公的文,也如袁宏道云:「世人所難得者唯趣……惟會心者知之。」《墨梅》的旋律動人、演奏家的氣韻生動,用以詮釋音樂家的道,知音者自能領略一二。
然而演出不可能毫無缺點。一直以來在至德堂聽國樂,協奏者的麥克風似乎都未能盡美,此次演出則是協奏淹沒在樂隊中。另外,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國樂大多是標題音樂,若有一些相輔的文字或影像,或許能讓更多民眾了解曲子的內涵。在樂團的配置上,由於交響化的關係,許多指揮都會以弦樂在外,屬於國樂特色的彈撥反而一直往內部,這也是身為彈撥人的一點感慨。國樂的演出已經有固定模式,但如何保持特色,或者跨界合作、推陳出新,並更加推廣深耕,也是身為高雄市國樂團忠實觀眾的一點期盼與拙見。
《王與后的對話》
演出|高雄市國樂團、葉聰(指揮)
時間|2019/03/23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