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淬鍊的三十年歲月《回眸隨想》
6月
27
2018
回眸隨想(高雄市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35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人生有多少個三十年?而在這漫漫人生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不懈,只為了一份理念?常言道:「藝術興於百業後,衰於百業前。」藝術人才的養成既非一朝一夕,亦是花費極大的心力,能成者寥寥無幾,其中的辛勞更非常人所能想像。今年是高雄市國樂團成團第三十週年,身為南部之首,高雄市國樂團有著嚴謹的團員考核制度,幾乎每月一場的演出,且不時聘請知名演奏家或委託作曲家創作新作,就為提供南部民眾一場音樂響宴,如今的三十而立,不只代表團員從創立以來的堅持與努力,更是南部藝文發展的指標性團體。

此次《回眸隨想》音樂會是高雄市國樂團三十年來重要的回顧,每首樂曲幾乎都是作曲者的經典之作,亦是當代國樂人共同的回憶。上半場有靈感發想來自李白《將進酒》的琵琶協奏曲、氣勢萬鈞的打擊協奏曲《龍騰虎躍》、板胡獨奏曲《月牙五更》等,而下半場則帶來彈撥合奏《喜悅》、熱鬧歡快的《黃河風情第一組曲V.鬧紅火》及委創作品《宋江悍將》,整場演奏結合影音動畫,讓觀眾欣賞音樂的同時,也有視覺上的享受。

筆者私心最喜愛的樂曲為《紅梅隨想曲》及《長城隨想曲》。《紅梅隨想曲》由三位二胡演奏家蔡佩怡、薛青麗及周庭甄聯合協奏,樂曲搭配紅梅、宮牆等圖片,甚至有細碎紙片翩翩落下,形成如下雪般的場景。三位演奏家在樂曲銜接片段時默契十分良好的相互配合,弓速幾近一致,情感表達的部分也不會讓人感到有所落差,是首旋律悠揚、動人心弦的優美樂曲。而下半場的國樂合奏曲《長城隨想曲》,一開始樂曲的引子部分鼓聲與嗩吶便氣勢磅礡地描繪著氣象萬千的萬里長城,但主題旋律卻極其輕鬆詼諧,悠揚輕快的旋律述說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此曲在創作上容納了中國戲曲、曲藝及琵琶音樂的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與鮮明的時代性。

最令人期待的壓軸樂曲是高雄市國樂團特邀李哲藝為此場音樂會所創作的新曲《宋江悍將》,樂曲發想是從台灣民俗表演藝術宋江陣而來,並根據宋江陣表演方式及其傳說的歷史背景元素來創作。樂曲開頭以宋江陣本身的節奏當作基底,在鼓聲不斷的同時,各個樂器的演奏就像在陣式中輪流表演的拜旗、發彩及對打,而至中間樂段的慢板部分,氣氛頓時轉變,旋律抑鬱沉重,如作曲者所說【1】:「在中國社會的社會階級與社會矛盾讓一群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這些人的心中是多麼大的矛盾與掙扎,再加上最後宋江也是被賜酒毒死……因此藉這個中間樂段來描述這樣的情感。」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雖然不比真槍實彈有實際的力量,但卻有其深遠的影響,它能反映當代人們的意識、整體社會的氛圍,雖然目前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廣表演藝術,但真正有質量的作品仍是需要時間的醞釀。

期許高雄市國樂團能繼續保持初衷,邁向下一個三十年。

註釋

1、內容取自《回眸隨想》節目冊第十二頁。

《回眸隨想》

演出|楊士平、郭哲誠、高雄市國樂團
時間|2018/06/09 19: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