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與交融《王與后的對話》
4月
08
2019
王與后的對話(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原為直幅,經編輯部調整為橫式劇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1次瀏覽
陳詩涵(表演藝術人士)

現代國樂團是二十世紀發展的新興樂種,所建構的國樂文化面貌更具有音樂思維、演藝活動和市場機能的創發意圖。而這期高雄市國樂團特別邀請了知名演奏家、指揮家來台合作演出,其中包含中國二胡名家于紅梅、高市國琵琶首席趙怡然,與新加坡華樂團指揮葉聰,開展了一場《王與后的對話》音樂會。演出的曲目為《海路》、《獅鼓弄清韻》、《墨梅》、《青紗帳》、《阿曼尼莎》、《澳門隨想曲》。

在此場音樂會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是兩位擔任協奏角色的「后」。

第一位是高市國的琵琶首席趙怡然,演奏的是《獅鼓弄清韻》琵琶協奏曲。這首曲目除了琵琶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展現之外,搭配的樂團也有許多「現代」的演奏方式,比如嗩吶不是吹著嗩吶,而是吹著氣孔,樂手也有演奏到最後要拿著缽做敲擊聲響的意境;同時,民間的舞獅弄鼓融入了琵琶演奏當中,樂團配合著琵琶絞絃技巧做出即興的雜亂效果,都是此首樂曲讓人印象深刻之處。

而第二位協奏的「后」是二胡名家于紅梅,此次演奏的《墨梅》是筆者第一次聽到二胡協奏搭配國樂團的版本。原先對《墨梅》這首曲子注意力只放在二胡的技巧張力與演奏深度中,相較於二胡獨奏版本,國樂團的配器與音響效果的豐富讓曲目更生動了不少;于紅梅本人的詮釋,更有感的體現出《墨梅》所象徵的崇高神與品格。而第二首《阿曼尼莎》一直以來就是筆者很喜歡的風格,濃郁的新疆曲調、異國的民族風情、悠揚的旋律線條,在二胡界的作品中是一首曲風突出、色彩鮮亮的著名作品,由于紅梅演奏的技巧更是在水準之上,對於音樂的詮釋也有個人特色的風韻情感。

最後一首《澳門隨想曲》的演奏中,也是讓筆者記憶猶新。此曲由五個部分組成,包含:教堂之光、葡萄牙節日、漁火、憧憬與焰火,展現了澳門地區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開始是寧靜安詳的樂段,吹管與弦樂平靜柔和的長音和弦,彷彿見到教堂中晨曦微光,再帶入歡快節日氣氛的快板,主題鮮明而活潑;進入了漁火閃閃的慢板喚起憧憬的行板,最後以歡樂的終段焰火,各聲部輪奏主題的再現,從單聲部交織到整個樂團大合奏,跳脫傳統國樂合奏曲的旋律進行,令人耳目一新。

在現代國樂的演化過程中,樂團雖然以西方管弦樂團的模式及其音樂表現技巧為演進依據;但就樂團表演所呈現豐富多元的傳統民間題材及民族交響化音樂風格的展演等現象而論,現代國樂團即以此種中西文化元素的交融特質,進而塑造深富現代生命意涵的樂團組織。望在這跨界與跨領域交織的時代中,能夠再現更多國樂進化的新型曲目與節目,保有其專業度卻也不失其傳統特色。

《王與后的對話》

演出|高雄市國樂團、葉聰、于紅梅、趙怡然
時間|2019/03/23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真正好的事物無需華麗的外觀、眩目的技巧,如陶淵明的詩、司馬溫公的文,也如袁宏道云:「世人所難得者唯趣……惟會心者知之。」《墨梅》的旋律動人、演奏家的氣韻生動,用以詮釋音樂家的道,知音者自能領略一二。(王亭又)
4月
01
2019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332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