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國樂團是二十世紀發展的新興樂種,所建構的國樂文化面貌更具有音樂思維、演藝活動和市場機能的創發意圖。而這期高雄市國樂團特別邀請了知名演奏家、指揮家來台合作演出,其中包含中國二胡名家于紅梅、高市國琵琶首席趙怡然,與新加坡華樂團指揮葉聰,開展了一場《王與后的對話》音樂會。演出的曲目為《海路》、《獅鼓弄清韻》、《墨梅》、《青紗帳》、《阿曼尼莎》、《澳門隨想曲》。
在此場音樂會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是兩位擔任協奏角色的「后」。
第一位是高市國的琵琶首席趙怡然,演奏的是《獅鼓弄清韻》琵琶協奏曲。這首曲目除了琵琶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展現之外,搭配的樂團也有許多「現代」的演奏方式,比如嗩吶不是吹著嗩吶,而是吹著氣孔,樂手也有演奏到最後要拿著缽做敲擊聲響的意境;同時,民間的舞獅弄鼓融入了琵琶演奏當中,樂團配合著琵琶絞絃技巧做出即興的雜亂效果,都是此首樂曲讓人印象深刻之處。
而第二位協奏的「后」是二胡名家于紅梅,此次演奏的《墨梅》是筆者第一次聽到二胡協奏搭配國樂團的版本。原先對《墨梅》這首曲子注意力只放在二胡的技巧張力與演奏深度中,相較於二胡獨奏版本,國樂團的配器與音響效果的豐富讓曲目更生動了不少;于紅梅本人的詮釋,更有感的體現出《墨梅》所象徵的崇高神與品格。而第二首《阿曼尼莎》一直以來就是筆者很喜歡的風格,濃郁的新疆曲調、異國的民族風情、悠揚的旋律線條,在二胡界的作品中是一首曲風突出、色彩鮮亮的著名作品,由于紅梅演奏的技巧更是在水準之上,對於音樂的詮釋也有個人特色的風韻情感。
最後一首《澳門隨想曲》的演奏中,也是讓筆者記憶猶新。此曲由五個部分組成,包含:教堂之光、葡萄牙節日、漁火、憧憬與焰火,展現了澳門地區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開始是寧靜安詳的樂段,吹管與弦樂平靜柔和的長音和弦,彷彿見到教堂中晨曦微光,再帶入歡快節日氣氛的快板,主題鮮明而活潑;進入了漁火閃閃的慢板喚起憧憬的行板,最後以歡樂的終段焰火,各聲部輪奏主題的再現,從單聲部交織到整個樂團大合奏,跳脫傳統國樂合奏曲的旋律進行,令人耳目一新。
在現代國樂的演化過程中,樂團雖然以西方管弦樂團的模式及其音樂表現技巧為演進依據;但就樂團表演所呈現豐富多元的傳統民間題材及民族交響化音樂風格的展演等現象而論,現代國樂團即以此種中西文化元素的交融特質,進而塑造深富現代生命意涵的樂團組織。望在這跨界與跨領域交織的時代中,能夠再現更多國樂進化的新型曲目與節目,保有其專業度卻也不失其傳統特色。
《王與后的對話》
演出|高雄市國樂團、葉聰、于紅梅、趙怡然
時間|2019/03/23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