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文宣裡提及創作者引用「記憶劇場」(Theater of Memory)的概念,將劇場定位為「設置並管理所有人類概念的場域」;眾人的片段回憶,於場中被編排成相互對照、投射的共存關係。(謝淳清)
一如文宣裡提及創作者引用「記憶劇場」(Theater of Memory)的概念,將劇場定位為「設置並管理所有人類概念的場域」;眾人的片段回憶,於場中被編排成相互對照、投射的共存關係。(謝淳清)
當傳統技藝「腳步手路」的獨特性,脫離既有的文化脈絡,歷經當代轉化,而被逐漸稀釋之後,「台味」的餘味還能持續多久⋯⋯(陳正熙)
他用魔術在本戲中的退位,來完成自身生命轉化的魔術。林陸傑也可以不再汲汲營營地想要搏取大家的認同,而能夠以一種赤裸的姿態,做回最本質的自己,在全戲的尾聲做出對魔術的不同定義。(許映琪)
這是場「關於魔術」的演出,而不是「魔術演出」。《Role Play》表明,魔術追根究底是場魔術師與觀眾間的共謀,魔術之所以成立,是因為觀眾渴望被騙,觀眾已打算相信魔術師的把戲。(洪姿宇)
《手路》透過一條穿越民俗的視界,在習以為常的喧鬧裡,更多時候,在蔡志明、阿寬、四少年身上,民俗反照成為無人可理解的寂寞。「個人」身體、生活(表演)是他們的全部,卻與現場觀眾愈見疏離。(紀慧玲)
我們不僅可清晰看見環狀的硬體結構分布在草地四周,同時圓形的燈泡佈置,也讓FOCASA得以馬戲為中心,將前來迎接熱鬧的民眾兜成了無數個小型聚落,在點狀的分布當中,沉浸在如遊樂園般的探險氛圍。(簡麟懿)
《手路》延伸了林正宗與圓劇團建構台式馬戲的創作脈絡:從廟埕、酬神、藝陣甚至是生命禮俗中撿拾民俗藝術的蛛絲馬跡,提煉而內化成獨樹一格的表演語彙與舞台意象。(蔡孟凱)
《Role Play》是一場在形式上高難度的演出,不只要有一飾多角的能力,還須將「我」一分為二,一方面從我去進入「他者凝視的我」之狀態,一方面又得進入扮演角色的「再扮演」。(簡韋樵)
把演出場域帶回工藝的生產現場,即是要觀眾正視工藝的新生正是從原生處所生長出來。開發新的工藝敘事並非是對傳統言說方式的棄置或叛離,而是在尊重傳統並奠基於傳統的智慧結晶之上,拓展傳統工藝的可能性、可行性、可發展性、可再生性。(謝鎮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