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
陳正熙
2011、2012、2020、2021年度駐站評論人。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石溪分校 藝術碩士 (戲劇學系)M.A. (Dept. of Theatre Arts),SUNY at Stony Brook, N.Y., USA。現職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專任講師 (劇場藝術學系)。經歷: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 約聘研究助理;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複審委員、決審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藝文補助及其他評審。戲劇評論見於民生報「民生劇評」、《PAR表演藝術》雜誌、表演藝術評論台。
熱門文章
所有文章
40 篇
蔡柏璋遊歷足跡遍及歐美主要國家,對近幾年來侵擾各國公共領域對話的假訊息和陰謀論,及其所造成的嚴重破壞(人們對彼此的信任)與實質傷害(惡意煽動引發的暴力行動),應有切身感受,只是,他將《Reality No-Show》的焦點,放在向來不缺八卦流言,訊息真假難辨/不辨,存在於自己所創造的「真實」當中的影視娛樂圈,對圈外真實社會情境的思考,是否能有對照參考的意義?既是娛樂,何須真實?
10月
25
2023
741
編導運用人偶與真人演員的交錯,從婚姻主題衍伸出來,嘗試凸顯表象與真實對照的主題:「人間佳偶」與「人後假(怨)偶」的對比,表現內在難以言說的情緒,用心值得肯定,操偶技術也相當嫻熟俐落。只是⋯⋯
10月
06
2023
1291
從戲曲的《荷珠配》到實驗劇展的《荷珠新配》,一個「新」字,不只是改編者的意圖與實踐成果,更映照出一個時代的樣貌,因此讓「荷珠」這個名字,在台灣當代劇場歷史上,佔有了特殊的位置⋯⋯但,如果「荷珠」就是「荷珠」,而不是「荷珠配」或「荷珠新配」裡的「荷珠」,那麼她會以什麼樣的姿態站在我們眼前,對我們敘說什麼樣的人生故事?
8月
28
2023
2076
〈獵女犯〉雖然篇幅不大,但內容繁複,改編確實不易。《熱帶天使》以〈獵女犯〉為主要取材,但做了相當程度的改編(與原創的加入),其中最主要的改動,是拉出林逸平與賴莎琳情感的主線,將兩人塑造成為一對亂世之中、生死與共的愛侶⋯⋯
8月
09
2023
1069
《勸世三姊妹》就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通俗劇,有充分滿足感官的視聽娛樂效果,對重要社會議題有正確立場,並且有適當份量的「勸世」、「勸善」意義⋯⋯總結全劇的:「車可以等,幸福不能等」,讓全場觀眾哄然,標示的不只是一部票房成功作品的誕生,更是對這個時代的一個註解。
7月
18
2023
6460
「新人新視野」不僅只是一個發掘、培養年輕創作者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新世代創作者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如何反映出當代社會的各個面向,為身處喧囂混亂的我,提示值得認真思考的現象或議題⋯⋯
6月
19
2023
1097
6月
12
2023
1181
《解離》是一個真誠而不「討好」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既是情感的考驗,亦是理性的挑戰,既是私密的傾訴,亦是公共的對話,在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共同體驗中,印證了劇場兼具的公共性與私密性,也就是劇場的價值。
5月
29
2023
1682
5月
10
2023
1443
在意象劇場的視覺景觀,和特技身體的線條質感之間,建構連結、共振、轉化的可能,值得肯定鼓勵;導演郭文泰對舞台空間的想像,仍有其動人之處,但,對馬戲身體或物件的解構重組,或可以有更基進/激進的嘗試,而,FOCA的表演者,在全面性的視覺意象籠罩之下,或可以有更挑釁/抗拒的姿態。
4月
24
2023
1401
繼鄧肯.麥克米倫的另一部作品《好事清單》之後,四把椅子再一次成功轉譯當代重要劇作,藉由個人生命關懷,連結更廣泛的全球觀照,擴展劇場的創作視野,也同時再次確認語言思辨在劇場中的必要。
4月
07
2023
1088
如果我們將「天中殺」的日文占卜原意:無法消解的災厄,放在戰後台灣的社會情境中,或可想像黃靈芝藉這個奇情故事,寄寓社會批判的用意:神秘的美國叔叔,和他在台灣的代理人,是台美關係的隱喻?租屋與裝潢所衍生的糾紛,是經濟發展的代價?將軍、警察、法官,科層化的官衙網絡,是威權體制的化身?
4月
06
2023
1562
我對《千年之遇》的演出,因此有了複雜而矛盾的感受:一方面,是對演出者的良善初心的感佩,另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的不滿;一方面是無法否定的感情用事,另一方面,卻是同樣不能無視的理性判準。
3月
13
2023
610
演員表現的落差,主要原因其實不在世代或媒介差異,而在於導演對演出的整體掌握:場面調度、節奏變化、場景氛圍,雖然沒有太大疏漏,許多重要細節的處理,卻顯得有些草率,甚至粗糙,不僅讓文本既有的問題更加凸顯,也讓原本應該充滿戲劇張力和衝突趣味的段落,變得蒼白、無味,令人尷尬⋯⋯
1月
20
2023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