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政大傳播學院博士,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碩士,國北教育學士。長期關注當代社會各項議題,深耕藝術與文化、行銷與教育等知能,致力於透過跨域專業的多元實踐,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與更全面的完善思考。同時也是影評人、樂評人、社會觀察家,近年投身博物館領域。
熱門文章
穿透劇場的密室,體現人性的張力《莊子兵法》
1633
10月
26
2018
家鄉的聲音《半島風聲 相放伴》
1122
11月
26
2020
隱形的鏡框《這是一個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
861
12月
30
2019
所有文章
4 篇
《押解》透過扒手被押解的劇情,探討了時代的告解,包括人權議題、失智議題、公權力與人情味等多個層面。九年後再次搬上舞台,新增了一些新的處理手法,觀者也在不同年代經歷的淬鍊中重新理解該劇。除了感受小說或戲劇的隱含思想,我們要不斷自問的是:現在的社會還跟九年前一樣嗎?
6月
26
2024
劇中的月琴,不只是實體的演奏樂器,更像是一種提醒般的存在,生命的悸動與感動,都可由自己演奏。月琴與說唱密不可分,一把月琴、一個人,就能道盡生命的汗與淚,而本作以月琴將劇中的所有女性連結的更緊密且恆久。(黃星達)
11月
26
2020
當空間實驗的型態不見得是我們檢視或評析戲劇演出的最主要創新論述時,我們應進一步思考觀眾的角色,包括當策畫者或表演者企圖透過流動、不規則打破空間的限制時,觀眾在其中是否也能同樣因為無所侷限而打破與演員或角色間的界線?(黃星達)
12月
30
2019
六個劇中角色,或可連結《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中的六個角色,一樣被困住、在尋找、想超脫,然而無能為力的無奈,卻在以莊子思想命題的《莊子兵法》中找到答案的可能曙光。(黃星達)
10月
26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