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黃宣禔(青年作曲家)
原典版《牡丹亭》由臺灣崑劇團製作,其核心理念源自於對文本及唱腔的溯源。製作團隊找到了目前所見最早記錄全本《牡丹亭》工尺譜的《納書楹曲譜》,根據其文本及曲腔進行發想,試圖復刻成書之初的表演形式及美感。
多數新觀眾(包括筆者)首度走進崑曲,多半靠青春版《牡丹亭》入門:劇情戲劇性強、文字語感更易理解,布景燈光華美,好懂又好看。原典版則走了另一條更為曲折,卻也更貼近作品原意的路線。
在敘事節奏上,與以敘事完整度取勝的青春版相比,原典版《牡丹亭》將舞台焦點鎖定在〈驚夢〉、〈拾畫〉與〈幽媾〉三折,並以少量輔助折子串聯前後,以兼顧新觀眾對劇情的基本掌握。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對資深戲迷而言,能在重點折子中細品表演精粹,卻是另一番觀賞樂趣。
本次演出採上下本設計,藉由鏡像結構編織情感波浪。上本以〈訓女〉鋪就封建家教與社會規範,隨後以〈驚夢〉為核心折,完整描繪杜麗娘從乏味日常轉向春心萌動的心理軌跡。戲劇主排特別強調梳妝、照鏡、換衣等細節,透過水袖與目光層層堆疊湯顯祖筆下對自我與愛情覺醒的隱喻。下本則聚焦於〈拾畫〉與〈幽媾〉:溫宇航老師飾演的柳夢梅接棒獨角戲,近四十分鐘瀟灑自如的唱唸做表將人物細節及故事情節一氣呵成,與上本杜麗娘的花園獨白形成鏡像對位。本版並恢復石道姑角色,增添市井與宗教層次,使柳、石對答成為劇情雙線推手。其餘折子(如〈尋夢〉、〈寫真〉、〈鬧殤〉、〈回生〉等)遵循「只刪不改」原則銜接,確保敘事連貫。雖然下本尾聲因篇幅壓縮略顯急促,整體男女獨角戲遙相呼應,仍成功營造出潮汐往返的古典對稱之美。
在語言風格上,青春版語言與舞台皆向現代靠攏:台詞改為口語,在保留崑山腔韻味的基礎上,增補對白以強化人物互動;舞台捨棄傳統虛擬身段,改以臉盆、茶盞等實物與具象布景呈現,借鑒歌劇、話劇的視覺語言,為觀眾提供更直觀、沉浸的觀劇體驗。
原典版語言音色古樸而峻拔;曲文則沿用湯詞原貌,辭采瑰奇、句式精煉,字裡行間兼具「尊情」「務奇」風格,映現晚明文學率真浪漫的審美氣質。湯顯祖善以典故織就意境——每折下場詩悉選歷代詩句串聯,層層隱喻使文本如機鋪織,觀者須藉古典知識方能盡覽深意。若說青春版主打通俗導入,原典版則以幽僻詞章、復古工尺與多義典故構築高密度語言場域,將崑曲「至情」之韻與明代學人風骨原汁呈現,既提高文化門檻,也為細讀者提供無可取代的沉浸式文本體驗。
至於舞台美學的部分,原典版採「減法」設計:上下本舞台對道具及佈景的使用皆相當克制,從根本上回歸寫意傳統。場景的寫意,取而代之的是由曲腔與程式身段書寫的時空美感;〈驚夢〉中的披襖、照鏡,〈拾畫〉裡的玩畫,皆依靠水袖、眼神與步法層層遞進,將人物心波化為可見線條。唱腔以《納書楹曲譜》工尺為根,音調質樸;樂隊復刻當今少見的文場提琴,使琴聲與笛聲交錯出深刻的聲音質感。以上種種設計,都讓觀眾更將視線鎖定在演員精雕的身段與幽僻詞章。整體調度如工筆淡彩:色彩克制,留白充裕,卻因密度極高的唱唸與身法,使湯顯祖深奧多義的文本在寂靜舞台上浮凸成形,形成與青春版「加法」視覺的鮮明對照。
Z世代初探崑曲往往卡在三道門檻:一是古文曲詞與「水磨腔」聽覺隔閡;二是舒緩唱做與快節奏影像敘事落差;三是「一桌二椅」寫意舞美對寫實視覺的理解真空。破解之道可循「視覺導覽+情境預習」雙軌,就像1930年梅蘭芳赴美,以近兩千幅中英圖軸拆解服飾、臉譜與程式,成功為異文化觀眾搭橋。本次臺灣崑劇團於節目冊繪製《牡丹亭》人物關係圖亦屬同理,若再加入曲牌示意、腔格範例與QR-Code音頻導聆——如王安祈的「愛上《牡丹亭》」廣播——讓觀眾在入席前完成「預熱」,則語言、節奏與舞美門檻皆可被轉化為探索樂趣,傳統藝術也能在新世代獲得更高黏著度。
《牡丹亭》歷久不衰的根本,在於湯顯祖對「至情」——生者可死、死者能生的極致情感——的深描。杜麗娘在夢境中投射對自由與愛的嚮往,柳夢梅則以掘墳還魂實踐「生死可越」的癡情;二人追索本心的軌跡,皆映射青春、理想與自我價值的普世議題。文辭雋永、曲調典雅固然動聽,更動人的是那份衝破禮教束縛的情感真實;即使必須經由改編、翻譯以跨越語言與媒介,作品所呈現的人性探問仍超越時代及文化邊界,與一代代的觀眾持續對話。在此背景下,臺灣崑劇團嘗試復刻《牡丹亭》初始樣貌的做法尤顯可貴且具深遠意義。
原典版《牡丹亭》不像速食娛樂,它要求觀眾卸下對「好看、好懂、好快」的期待,改以耐心和想像力換取深層回響。對身處訊息洪流的Z世代而言,這份「慢」或許正是一帖解毒劑——提醒我們在閃爍的螢幕之外,還有以呼吸、以指尖、以水袖丈量的時間。經典之所以不朽,靠的是層層轉譯與不斷對話;只要我們持續尋找與今日語境的連結,讓觀眾獲得進入門徑,傳統藝術便能在新的世代中重新呼吸,綻放屬於此刻的生命力。
原典版《牡丹亭》
演出|臺灣崑劇團
時間|2025/05/31 14:30、06/01 14:30
地點|城市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