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傳承的另闢蹊徑《霸王別姬》
6月
20
2019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提供/臺灣戲曲中心協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65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粵劇雖已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但知名度與熱門度卻不如京劇與崑曲等劇種,且在戲曲傳承上遭遇了不少困境。所幸香港近年逐漸開始重視粵劇的傳承問題,而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的成立除了為戲曲表演團體提供更多的場地租借機會,更以戲曲推廣教育、製作精美節目為其重要課題。

此次演出的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不僅是新編的粵劇劇目,在「戲曲傳承」中更扮演了重要角色。全劇之所以會選擇「小劇場」的形式,主因是為了能讓觀眾近距離欣賞粵劇之美,故捨棄了精緻的舞臺設計和六柱制,整場戲的角色只有項羽、虞姬、馬童(士兵)三個主角,而這三人的表演技巧分別展示了粵劇的過去、今世與未來,反映了香港新一代粵劇演員對傳統戲曲的未來展望,也是本劇的創作主旨:以傳統粵劇作為切入點,向觀眾呈現粵劇的流變與發展。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全劇共分為兩場,其中第一場更細分成三節,目的是表現粵劇的歷史性:如第一節的「回營」是以「中州韻」(「桂林官話」)演唱,說明了古老粵劇早先是以「官話」為基礎,現今以廣州話為主要唱腔乃是為了順應觀眾需求而改變。在表演程式上,項羽出場時使用了「跳大架」(演員上場後,表演綴步、小跳、拉山、單腳、打腳、踏七星、車身等基本程式動作,最後在舞臺中間定位)、「走四門」兩種套路。雖在情節安排上有些繁雜,卻能夠展示傳統粵劇的表演特色。

第二節「楚歌」的主軸則是當代粵劇的特色,演唱語言從「中州韻」變成了今日通行的「廣州話」。在曲牌上除了傳統的梆黃外,虞姬的唱段大量使用了「小曲」與「南音」,強調當代粵劇曲腔靈活度高,且不斷吸收其他劇種的特色音樂而發展。第三節「烏騅」則刪去了虞姬舞劍一段,對其自刎的情節也有所改編。這樣的調整雖然大大降低了虞姬的光采,但也改善了傳統劇目《霸王別姬》中虞姬戲份過重於霸王的問題點,集中在男女感情的刻畫,表現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刪去傳統戲曲為了展現身段而刻意置入的情節。

「心理劇」是現今戲曲常見的題材之一:演出主角的心理掙扎與裂變過程已為常態。因此,在第二場「烏江自刎」中,項羽的形象不再是一個悲劇英雄,敗走烏江的脆弱心理在新曲的烘托下表現無疑。此外,自刎後的虞姬在此折亦重新登場,她在烏江彼岸向項羽招手,期待霸王能東山再起,同時也是霸王的一種心理投射。在舞臺設計方面,前場仍沿用傳統戲曲的「一桌二椅」,這一場則使用了藍色燈管作為烏江的象徵,將氣氛聚焦在項羽情感變化的虛實之間。

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場面雖小,但其格局卻是大的。其不單只講項羽與虞姬的生死愛情、國仇家恨,更藉由劇情橋段、曲腔音樂、表演身段的設計鋪排,讓一本活生生的粵劇發展史展開在我們面前;同時,也為香港粵劇的傳承問題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霸王別姬》

演出|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製作
時間|2019/06/0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