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
⋯⋯就演出本身而論,卻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其實就是作品標題:主角念念腦內的那些iTunes旋律,究竟對她的生命境遇有什麼影響。
9月
03
2024
明華園的《散戲》,有笑有淚,悲喜交加,通俗討喜,但無論是阿珠姐的無奈,秀潔的悲情,或整個戲班的荒腔走板,都是那麼直接而明白,而少了讓人細細品味的餘韻,全劇結束在歡喜的大合唱聲中,預告「一個黃金年代會擱來」,讓《散戲》成了歌仔戲轉運成功敘事中的一個小小註腳。
6月
07
2024
編導運用人偶與真人演員的交錯,從婚姻主題衍伸出來,嘗試凸顯表象與真實對照的主題:「人間佳偶」與「人後假(怨)偶」的對比,表現內在難以言說的情緒,用心值得肯定,操偶技術也相當嫻熟俐落。只是⋯⋯
10月
06
2023
「告別」這個議題往往顯得沉重,甚至苦情,但是我覺得這個作品,顛覆了以往人們對於告別的認知。(陳沛妤)
12月
01
2021
《我是一片雲》當然是賺人熱淚的作品,女主角於太平間跪在男友屍體旁,讓慘死的男友再聞一次髮香時,筆者也是淚崩不止。可惜這集劇情有許多《人間條件》前六集的影子,相關角色設定已經略顯重複,逐漸產生套路化的跡象⋯⋯(許天俠)
11月
29
2021
舞蹈系所舞團的年度展演,背負著不同於一般藝術創作的功能,更多的是教育工作的意義。⋯⋯《奪》以整合的劇場美學與抽象化的敘事,展現臺體於現代舞、芭蕾舞與中國舞方面的教學成果,以及師生同心的團結氣氛。這樣的劇場美學與師生情誼,也正展現了臺灣舞蹈高等教育系統的傳統。(李宗興)
4月
12
2021
但於前輩演員而言,似因劇團的教學性質與劇本編排之故,而使表現上顯得「安全」——找不出致命性的錯誤,演員實力亦如常發揮,只是身為觀眾,總會希望前輩演員們在深厚的實力上能夠再多一些亮眼的、甚至是炫技的演出,讓演出更為精彩、並超乎觀眾期待,也讓不同世代的演員有更強勁的交流。(蘇恆毅)
4月
08
2021
能夠互相襯出彼此的演出特色,更是難事,更讓這些老戲並非成為新秀演員的練功場,而是他們的表現「重新成就」這些老戲。同時,正因演員基礎紮實,使之在不同的劇目、甚或是跨行當的演出上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也讓人期待他們未來參與各類演出的表現。(蘇恆毅)
2月
25
2021
在結束獨舞後,舞者消失在舞台上,卻出現在即時投影裡並且不停地詢問:「你們有聽見我的心跳嗎?」,對我來說,這個片段反應了舞蹈藝術的當下性——舞蹈的迷人之處在於舞者當下所呈現的靈光,而一但離開了舞台、離開了當下的時空背景,就再也感受不到彼此之間的心跳了。(石汶欣)
12月
23
2020
《觀看的方式》一書中約翰‧伯格(John Peter Berger,1926-)提出:「我們的知識與信仰,會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在未能全面觀看時,個人已會從自身視角(鏡頭)產出了一套論述,再經由具備凝視者霸權的錄影機決定被觀看者的露出面向與詮釋後,事件的全貌便經過了數次的擷選難以客觀呈現⋯⋯(莊漢琳)
12月
16
2020
在媒體入侵的當代,以影像作為中介的虛擬關係,已讓身體從此落入質疑。舞者緩步拍攝並播放身體影像的過程,因而是鏡像階段(mirror stage)的反身模擬。肉身的存在,轉而成為鏡像期(mirror stage)的虛構幻影。影像化的主體,正在成形。(謝淳清)
12月
14
2020
即便台灣版的《媒體入侵》可能未觸及瑞典版欲深入的議題,但對臺灣觀眾而言,已經是大膽而直接地將視覺遊走在觸覺上。⋯⋯舞者們於此處展現了臺灣編舞作品少有的質地,那種戲稱為「很歐洲」的身體,在現代化/全球化的臺灣身體上依然成立,這或許印證了Marina於節目單的宣言⋯⋯(陳盈帆)
12月
04
2020
這些嘗試,值得鼓勵,也希望能引導觀眾對劇場有更深切的期待,但,或許是因為台灣當代劇場「非政治性」的性格特色,創作者在素材與形式的選擇上,對觀眾參與的期待與設計,都較為保守,避免太過尖銳的提問或衝突,或者以娛樂的訴求減輕對觀眾(或演出者)的心理負擔,《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範例。(陳正熙)
10月
12
2020
雖然這篇有許多對於此次《我們與惡的距離》改編的批評,但無法否認的是當嘗試開始,我們也才有前進的空間。而也的確,劇場無法窮盡一切,只能做一個開端。在閱讀節目冊時可以感受到團隊爬梳議題的用心,放入了過往相關案件的整理、並有相關的撰文,期待給予觀眾演後更多思考材料。畢竟唯有仔細地思辨與不斷的嘗試之後,認清彼此星星的樣貌,才真的有可能如編導黃致凱所說的:「我們都在同一片星空下,看得到黑暗,也看得到希望。」(黃馨儀)
9月
1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