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透過客家戲的曲調與西路、亂彈,串連山歌與平板間的混用,著實使客家戲的特性,是柔與緊的細緻將情感的堆疊達到最大的程度⋯⋯(劉秀汝)
6月
03
2022
在角色的設計上,《天上.人間.桃花源》嘗試將「牛郎」、「織女」、「天狼星」之間的三角關係建構在客家三腳採茶戲的形制上,賦予新的意義,並嘗試不同形式的空間演譯,擔任導演的溫宇航改良了三腳採茶戲中「生」、「旦」間的互動演出,增添京崑「才子佳人」的典雅厚重,使其精緻化。(楊閩威)
12月
15
2021
榮興近年諸多的膾炙人口作品,諸如《地獄變》(2019)、《駝背漢與花姑娘》(2017),或是這次的《花囤女》。他們得到眾多的迴響定律,通常是依靠精湛的音樂編曲、抒情風格的劇本及穩健的演員表演。這樣的創作方向,與諸多新編戲曲創作團隊,致力於嫁接風格極度相異的藝術體裁確實不同。這樣的創作進程當然需要持續發展,筆者則是希望接下來的作品,能再見到更多玩轉新編戲曲元素的加入。(劉祐誠)
10月
01
2021
與平鋪直敘、起承轉合的傳統大戲不同,《花囤女》特別強調了「二元」,除了劇情結構外,舞臺的主設計以兩塊分合的玉為主,讓嬌妹、春妹各站一邊演出,姊妹倆不同的處境與情感。(楊閩威)
9月
22
2021
總體來說,《花囤女》是一齣精緻細膩且富教育意義的客家戲,透過雙女主角的帶領與發展,不但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對於時代的「借鏡」,更找到了一個對於時代的「致敬」。或許,我們在追尋「美滿」、追尋「良緣」的路上,在變與不變之間,在如意或不如意之間。然而,《花囤女》「兩玉相合為一玨」;「同根同枝,姐妹相依」,似乎透露著,我們是值得被愛的,而且,還有好多好多我們愛的故事,在等著我們。(李天群)
8月
31
2021
「笑中帶淚」是本劇的情感基調,無需強調國仇家恨、民族意識,而是思索人性層面的多樣性、對生命產生的無數悲憫。令人感受了在大時代的變化中,那一個個小老百姓的集體傷痕。(楊閩威)
8月
04
2020
「戲中戲」為《可待》最重要的手法,既展現臺灣傳統戲曲之風貌,也可從戲中戲之橋段,看見臺灣客家戲吸收其他劇種後的成長,並且成為客家戲日後強壯的養分。(賴多俐)
11月
08
2019
《可待》模糊了客家大戲、傳統三腳採茶戲的表演形制,從女主角雪蓮公主的心理層面出發,舞臺設計以大量的繩索為主,繩索便代表雪蓮公主的受制於人(鄔酋王)、鄔酋王與心妍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雪蓮、鄔酋王、心妍三人的相互牽引、纏繞的命運。(楊閩威)
11月
04
2019
《地獄變》屬於「心理劇」,全劇著重於唐代畫聖吳道子由「識才」、「愛才」,到「妒才」、「害才」,最後沉痛自責的「心理裂變」。這種獨特的心路歷程,演員內心如果缺乏細膩的揣摩技巧,只依靠外部的程式表演,人物表現則必定蒼白無力;但從戲曲表演的角度出發,要在舞臺上呈現演員的「內心戲」是一大挑戰。(楊閩威)
5月
07
2019
謝芫萩依約前來時,同樣也因舊日姊妹沈永新之故「錯開」了與趙汝洲首度相認的機會。如果說巧合引出的人物會帶來別開生面的出場,強化角色形象,那麼巧合製造的事件,則更能夠切中劇情要害,昇華故事主旨。(楊閩威)
1月
02
2019
這齣戲融合巧妙之處,三個阿搭嫂造就不同的形象及特色,卻因為早期地方戲的相似之處又深深勾連著彼此,與現在戲曲正值一個轉變、傳承接續的背景下頗為相似。(梁瓊文)
7月
04
2018
不僅是「以戲曲演戲曲」,在編排上,更進一步設計了「戲外戲、戲中戲、戲本戲」特殊架構。本戲導演彭俊綱認為此種戲劇程式,更能強化情節衝突,推進了角色性格的發展,不同於原著的平鋪直敘。(楊閩威)
7月
04
2018
「茶葉博覽會」展現出外國音樂與中國傳統戲曲的混搭風格。如日本代表出場時,伴隨著日本藝伎與忍者翻滾出場的是「東京音頭」、英國代表出場時拉的是小提琴西洋弦樂與華爾滋舞。(楊閩威)
1月
09
2018
盛開的桐花,似雪飄落卻絕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因為戰爭所造成的傷痕難以弭平、時代的記憶也不會被遺忘,反而從中尋找出了一線生機。(蘇恆毅)
11月
29
2017
音樂部分仍是以中樂的文武場為主,編腔除了保留「採茶」、「平板」等客家戲中常見的曲腔外,負責音樂設計的鄭榮興在本戲中新編了大量曲調。(楊閩威)
11月
1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