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異世界的權利探問《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716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詐騙集團車手小劉,發生車禍,掉進嘉慶君遊台灣傳說為主題的異世界,他化身嘉慶君,與王發、李勇重返清代台灣,經由噶瑪蘭爭取設置墾戶的抗爭,觸及先祖劉秀榮及陳蘭妹;祖先們所面臨的求生困境,觸發他介入過去,利用未來人擁有的先備知識和異世界皇帝身份,企圖改寫自身現實。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其後埋藏一則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生存寓言:科技發展無法解決土地開發/生存問題,清代至今反覆出現的抗爭,像是關於宰制與自主的循環遊戲,形勢不同卻揮之不去。

編導設計實質上有意識背離歌仔戲敘事根基。歌仔戲世界觀吸收儒家的家國同構概念,內在秩序呈現忠孝價值主導的金字塔式社會結構;家國均以相同的道德規則構成,而擁有同樣結構。社會運作建立在道德與集體,尊君被視為最高美德,忠孝原則成為角色們必須尊奉的主動機,並構成其困頓之源,劇作瀰漫著家國情懷。若非極端處境,幾乎不存在個體空間。從思想延伸到生活領域觀察,公共空間的解釋權也屬於象徵君權的官僚體系,並無社會大眾共議的協商空間。當編導企圖叛逃前述的歌仔戲世界觀,究竟怎樣轉譯成歌仔戲觀眾可理解的作品樣貌?本文希望從不同角度呈現,討論這部作品隱含的「權利命題」。

編導建起現世和異世界交織的雙向封閉故事結構,權力、抗爭像是相伴鏡像。抗爭意象散落在結構,明確如序場小劉家即將拆遷;異世界的噶瑪蘭居民集體向官方要求設置墾戶。也有符號型的存在,劉秀榮回憶段落無具體指涉的民變景象。情節裡出現女性主導、追求地方自治的地下組織小刀會。原本在現世落拓的小劉,被迫「轉生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的他,從底層車手搖身變成皇帝,享有不受宰制的自由之後,這位異世界君王在歌仔戲經典結構下,涉入形形色色追尋權利的抗爭場景,最終卻成為釋放權力的分權者。

如果說君權、忠孝是異世界裡幽微的治理潛規則,一場場未竟的抗爭彷彿權力結構下的註腳。小劉和異世界人們的差異,或許因為是未來人,而擁有不同視角。不論時空或身份易變,扮起異世界君王或現世小劉,都得以脫離自我陶醉,顧全另一種企求:留予後世選擇的空間。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雙重世界和兩種身份共融在作品時空。在那個只能唱歌仔戲的異世界,歌仔戲預設表演公式巧妙淡化抗爭煙硝,一段段無視場合的戀愛戲碎片,在主線加入變數提味。這些元素看在不熟悉歌仔戲的觀眾眼裡或許奇怪,不過對於歌仔戲迷來說,它們是歌仔戲和戲迷的盟約。咬目定情就該生旦對視相擁圓轉再雙入水、談情要唱【都馬調】或浪漫調性電視調、而小旦無論何時都得雲姿月步……諸多期望在一般觀眾看來可能全然無感。有些意象無需合時,照樣勾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懷舊感性讓時空跳躍再自然不過,穿越時空的小劉在歌仔戲異世界當個拙劣版嘉慶君,妙設計逼出落差衍生的喜感。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藉著在地經典傳說混搭轉生時空結構,大玩歌仔戲表演形式,歡樂追尋權利和認同。歷史並非一眼能望穿終點的旅程。身處在遺忘比記得更快的時代,作品也許是聯想的線索;願我們不落入認知制約,保有面對未知的勇氣。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25/05/16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