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三十多年來,臺灣意識蓬勃發展,藝文創作更加關注本土題材,戲曲自然也不例外。無論是1949年後在臺灣生根的京劇、豫劇,還是被視為本土劇種的歌仔戲、客家戲,都有不少以本土題材為核心的作品。而改編臺灣作家的文學作品,便是一條戲曲本土化的捷徑。如明華園的《散戲》(2016)、臺灣豫劇團的《美人尖》(2011)、以及《梅山春》(2014)。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近年更是屢屢取材自臺灣作家的作品,推出如《膨風美人》(2017)、《駝背漢與花姑娘》(2018)、《一夜新娘一世妻》(2020)、以及《中元的構圖》(2022)等。此次,榮興推出的《新新》,以日治時期客籍作家龍瑛宗(1911-1999)的小說〈杜甫在長安〉為改編對象,或許考量到小說篇幅短小,因此主創團隊更在原作的基礎上,加入了作者的生命故事。
龍瑛宗不同於同時期如賴和、楊逵等能以中文創作的臺灣作家,他在日治時期全以日文寫作,更成功打入日本文壇,1942年曾被選為「第一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區代表。【1】但戰後卻因失去日文的發表空間而輟筆多年,也因此在戰後臺灣文壇名氣不顯。直到他退休後,才重執筆桿,克服文字隔閡,以中文創作短篇小說〈杜甫在長安〉,再度成功地吸引文壇的目光。
新新(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經歷過日本與民國兩個政權,還長時間處於「失語」的困境,【2】最後卻能重拾理想的龍瑛宗,無疑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人生也隱約呼應著臺灣近代史的變遷。選擇他作為劇作主題,主創團隊應該頗有想法。
編劇大膽採用了時空穿越手法,將兩個不相關的題材串連起來。以龍瑛宗的人生故事為基礎,結合小說,拓展出過去的唐代長安、現在的日治臺北、以及未來的民國臺北三層時空。
過去時空取材於〈杜甫在長安〉。由於原著僅是杜甫一次遊大雁塔時所引發的回憶與想像,缺乏具體情節,編劇便選取其中胡姬與玄奘兩段文字加以發揮,由杜甫(蘇國慶飾)巧遇胡姬(吳代真飾),引發對長安繁華的讚嘆,然後再從大雁塔聯想到玄奘(范喆媗飾)與唐太宗(胡毓昇飾)的相會。而現在時空是本劇核心,取材自龍瑛宗的人生,描寫日治時期作家劉耀祖(蘇國慶飾)追求文學理想時,所面對的現實壓力與困境。未來時空則是劉耀祖闖入了現代的臺北,一個多元而自由、限制不再存在的理想社會。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雖可以視為劉耀祖的想像或夢境,但舞臺上仍應有所交代,而不宜完全依賴觀眾自行填補。而且,除了「時代穿越」外,劇作還採用了「城市漫步」的創作概念,【3】透過角色的對話與唱腔,逐步勾勒出日治時期臺北的藝文空間與文化場域。無論是繁榮興旺的大稻埕,還是人文薈萃的山水亭,刻畫皆堪稱細膩。許多出場人物,如張福興(龍俊豪飾)、蘇天送(胡毓昇飾)、清香(吳代真飾)等,皆有歷史原型。【4】然而,正因太多筆墨投入時代背景的建構,劇情發展與角色塑造反而顯得單薄。尤其主角劉耀祖,內向且不擅言詞的人設,使他與其他角色的互動極為有限。即使下半場的文學觀念之爭,面對他人的質問,劉耀祖多半陷於內心自省,而缺乏外顯的對話,致使劇情與人物難以立體。特別是演前導覽與節目單中反覆提及的「失語」經歷,竟僅在未來時空輕輕帶過,殊為可惜。全劇猶如一幅背景畫得濃墨重彩,但其中人物仍停留在草稿層次的風俗畫卷,雖能隱約窺見格局,卻難以深刻感受到主創團隊欲傳達的意涵。
新新(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的音樂設計頗具巧思。除了客家採茶戲腔外,隨著時空流轉,歌仔調、京腔、崑曲、時代曲與當代流行歌曲逐步融入劇中,尤其在未來時空的呈現尤為鮮明。主創團隊似欲藉此展現當代臺北多元與開放的文化特質。然而,安排劉耀祖以京腔演唱,作為他克服「失語」的象徵,雖然合理,卻仍略顯突兀與尷尬。【5】
雖然相較於呂赫若、賴和等充滿抗爭激情的臺灣作家,龍瑛宗的人生似乎平淡許多。然而,歷經政權更替、語言遞嬗,失去寫作能力的他,最終在晚年重新執筆逐夢。這段經歷不僅可作為日治及戰後初期知識分子困境的縮影,更可深入探討臺灣知識分子的文化認同議題。從這個角度看,《新新》花了太多篇幅在建構時代背景,確實留下了些許遺憾。
筆者不禁想像:如果將劇情聚焦在龍瑛宗晚年重新執筆創作〈杜甫在長安〉的事件,刻劃他從「失語」到「復聲」的心靈變化,並適度融入小說內容與日治時期的回憶,是否更能深入探究這位文學家幽微細膩的內心世界呢?
注解
1、龍瑛宗小傳參看台灣文學辭典資料庫。
2、這裡的失語並不是指龍瑛宗無法言語,而是指他無法用擅長的語文創作。見鄭榮興〈城市中的古今穿越〉,參看《新新》節目單。
3、鄭月景〈欣欣向榮〉,參看《新新》節目單。
4、張福興(1888-1954),為日治時期知名音樂家,有「臺灣近代第一位音樂家」美譽;蘇天送指蘇萬松(1899-1961),為日治時期走唱歌手,以小提琴自拉自唱其創作之【勸世文】聞名;清香指劉清香(1914-1943),為日治時期的戲曲演員兼流行歌手。
5、這裡或許是以京腔作為中文的象徵,比喻劉耀祖克服語文障礙重新執筆創作。
《新新》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25/06/0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