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相互補足的命運辯證《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顛沛流離》
11月
20
2020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小提親信用組合提供/攝影林睿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4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山量西瓜行」的招牌吊掛在鐵皮屋下的橫桿,日光燈白亮亮地排排亙著。平日攤位由淺綠大西瓜佔領,而今日西瓜退駕讓位,左側一台小貨車露出尾椎成高台,右側一台堆高機手捧木棧板再疊四台大同映像管電視機,樂手占主桌,菜籃倒蓋成椅頭,配置可以隨便挪,但唯一不能改的就是迎賓送客做生意。畢竟週日早上十點半,市場人正多,西瓜攤豈能收?留一排長桌擺水果,老闆照舊裝袋封膜,偶爾淡定回頭瞅瞅,西瓜換成人頭,有人舞有人演的攤位也是一日,老闆也就如同無人舞時一樣生活。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後簡稱《命》)發生在台南最大的綜合蔬果批發市場青果交易場的一隅,結合錄像、舞蹈、戲劇、現場音樂,演出者有專業表演者、批發市場青果部的老闆,與安南區海西里健康舞蹈團的長輩,觀眾則有親友兒孫、買菜駐足看鬧熱的阿伯阿桑,還有一些文藝文青之流。如果讓現場的人按照與市場的遠近親疏進行社會計量的排列,大概會出現有趣而異質的光譜。

《命》透過不同的媒介、表演者與表演型態來構成其基本命題:許多市場的二代與三代生長在這裡,年輕時懷抱夢想外出打拼,但最後或因未能開花結果、或因不捨在市場工作的父母繼續承受日夜顛倒的勞動形態,回到這裡繼承家業,但也因為社會消費型態的改變,生鮮超市、便利商店、網路購物平台與臉書直播銷售的方式嚴重的影響了市場的生意。這個基本的敘事分別以不同的形式交叉、片段的出現相互連綴,檳榔咖啡的老闆阿宏,從夜間燈火通明的市場錄像中穿出,來到日間現場款款手沖咖啡,說這個市場的歷史與他曾有的少年武術夢;青果西施老闆JOJO的錄像訪談,哽咽提及對父母辛勞的不捨,與市場眾老闆的生活;演員黃奕豪與良志蔬果行的老闆美玲,在話家常中向觀眾介紹市場的普渡與新型態銷售的種種;海西里的阿姨伯伯,作為安南區人的在地發言與舞動也穿插其中。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小提親信用組合提供/攝影林睿洋)

如果把《命》中每一個演出的片段細細拆解開來,會發現每個段落皆有可觀之處,但如果依照《命》整體結構起來的面貌,看完後不禁有種未指向核心的悵然,或許是因為《命》斗長的標題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未完成句構,是不願認命的「就算我(們)的命運既曲折離奇又顛沛流離,但我(們)仍/會……」的假設複句,暗示此演出是關於命運之乖舛及其不屈服的其後,標題提供了先行預設的期待。然而命與運該如何透過演出被指稱?當命運以市場的集體共相被提及,翻轉命運成為一個過大的命題,使得整個演出無法做出有效且深刻的辯證。個人之命運習於細細深究掌心的紋路、眉心的痣、臉面隆起的骨,又或是生辰與日月星斗,集體的命運則指向一地之風火山脈水流紋理,演出沒有要朝向哲學式的命運論述,而直接連結上民俗祭儀的中元普渡與博爐主,錄像中筊的反覆拋擲與落土伴隨鏗鏗聲響,暗示命運起落,密密麻麻的「命運的安排」、放大的「命運」與天旋地轉的「翻轉」在螢幕上跑跳,蘇鈺婷跨在黃奕豪的肩上雙手時而平衡時指向天,市場之庇蔭如大樹,蘇鈺婷與黃奕豪的雙人舞在相互框限與逸脫的身軀裡探索著翻轉的可能。

除了現場的演出,錄像攝下了觀眾無法到訪的場景。映像管電視提供的是復古式的影像流動,普渡的裊裊香火,阿宏口嚼檳榔暗夜行路的臉面與神情,在小小的、不斷閃頻的螢幕介面裡縮小褪色閃爍失去真實的效度,彷彿那不是現在式而來自某個舊日時空。錄像的播放媒介,影響著觀眾的感官接收與歷史時間感,於是唯一有機會引渡觀眾到看不見的、不可知的市場的幕後之錄像便極其可惜地減低了它有可能造就的現場力量。但映像管電視並非完全沒有達到效果,在海西里阿姨伯伯與蘇鈺婷在無人的市場裡大舞特舞的影像中,美少女戰士〈月光傳說〉配樂再加上小碎花洋裝的復古情調,把市場空間轉化為異時空的九零年代再呈現,動感可愛。只不過當回到演出的命題主軸上,做為市場外來的介入者與命運指涉的對象分裂成兩個主體,末段手勾手緩慢跨步向前的象徵性步伐顯然缺少連接兩個主體的環扣。

演出結束後我走進買賣的街區,每個步伐都有攤位老闆聲控指引:「小姐(sió-tsiá),哩來!哩來!」、「小姐!沒錯就是妳!就是妳啦!一排一百,買到賺到,你走了就沒有了!沒──有──了──啦!」,在這些用盡力氣的叫賣中我突然體認到所有關於這個市場的曲折離奇與顛沛流離都不在戲裡而在這裡,翻轉命運的辯證無法在一支舞的軌跡裡得到答覆與收束,也無法在次次擲筊中對諸神眾魂的探求中得到突然逆轉的可能,生活之沉重在錄像中攤販踩踏的夜的步履,而生命之輕盈在攤位街衢的老闆們對生命承擔的豪邁展現,如果演出沒有交織出一個真實市場的體感與舞蹈身體的交錯,如同黃奕豪站在小貨車對市場的遠眺,觀眾也僅能隨其敘述感受遙遠疏離的代言,在門外不得其門而入。或者說,買賣現場(或如前述的夜間市場)的真實場域才有可能碰觸到通往曲折離奇與顛沛流離的隙縫與裂口,進而與演出相互補足共生。

演出形式的選擇是對日常市場運行的尊重與不打擾,暗藏的眉角與介入的碰撞藏匿在創作者的田調歷程,那是觀眾不得而知的。《命》確實為市場帶來某種擾動:引流未曾到訪者進入、使居民與市場老闆換位成為生命敘事者與表演者,尤其是市場老闆諸眾在演出中以「我」復返於市場,透過敘事重整自我與這個活生生的場域的關係並將之揭示於他者。「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恐嚇著你做人沒趣味/別流淚/心酸/更不應捨棄/我願能/一生永遠陪伴你」,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命》的標題來自一首輕快而熱情的粵語歌,「一生永遠陪伴」是創作者無法企及也無需承擔的,但當走進一座巨大而古老的市場,攤開它的掌心,看看它玄之又玄的秘密,看看裡面是不是有我有你,斯已足矣。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顛沛流離》

演出|小提親信用組合
時間|2020/10/19 10:30
地點|台南安南區綜合果菜批發市場-青果交易場山量西瓜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熊下山》及《Hmici Kari》為阿改及山東野合作的部落走讀結合餐桌劇場的系列展演活動。阿改協助調度部落文史及人際關係的資源,如商借場地、遊客接駁 ……,我們則專注於劇本撰寫、排演、劇場技術與設計。在基礎條件的限制下,即使盼望搭配華麗的燈光或絢爛的配樂,現實中卻得層層考量,比如是否要借電還是自備發電機,、某段音量過於龐大,會不會干擾到鄰居或讓小狗咆嘯等。看似簡單的行政工作,需要耗損相當的溝通工程,人際關係的稠密程度比蜂蜜還黏,比樟樹燒出的煙霧還猛烈,團隊成員總得細細梳理,說話再說話、確認再確認。
8月
23
2024
筆者有幸參與的2023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淺山行路人」,範圍橫跨五縣市,光移動就是場挑戰,「走入地方」是所有參與藝術家與策展團隊開始的起手式,這其中也不斷叩問「地方」如何被界定與其所連帶衍生的認同、族群、邊界等諸多問題。在籌備過程中拜訪各地「地方引路人」成為一個關鍵,透過多次實際走訪、聆聽、討論與溝通,許多作品在這個與地方來回互動的過程中而發展至最終樣態,甚至因應場域而重新發展。
8月
21
2024
對於徵件或委託創作來說,通常會有明確的目的與任務,而該任務也很可能與政府政策相關,例如利用非典型空間(通常帶著要活絡某些場域的任務)、AI、永續發展、社區參與等。一個不變的條件是,作品必須與當地相關,可能是全新作品或對現有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可以了解這些規章的想法,因為就主辦方而言,肯定是希望作品與當地觀眾對話、塑造地方特色、吸引人流,並且讓首演發生在當地的獨家性。這似乎造就了「作品快速拼貼術」與「作品快速置換術」的技巧。
8月
14
2024
戲劇節與地方的關係略為稀薄,每年僅止於展期,前後沒有額外的經費舉辦其他地方活動或田調。又,由於地方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光是居民不見得需要藝術就足以形成困境;加上更有效傳播資訊的網絡媒介不見得適合多為非網路住民的魚池),這導致策展上對於觀眾組成的認知模糊:既希望服務地方,又期待能吸引城市觀眾,促使以筆者為首的策展團隊萌生轉型的念頭。
8月
14
2024
綜言之,今年的「Kahemekan花蓮行為藝術展演」大膽化用戲劇元素,近乎從「單人行為」往「雙人、小組行為」延展與突破。即使觀眾與舞台上的行為藝術家拉開距離,但劇場氛圍濃厚的行為展演,反而透過聲光音效、物件應用及行為者「共舞、同在」而拉出不同張力,甚至在不同主體對原民文化認同/藝文工作、少數發聲、藝術/生命哲學等主題闡發不同意見之際,激盪出辯證與淨化之效。
8月
14
2024
換句話說,人與地方的互動經驗,會使人對地方產生情感,進而做出超乎理性的判斷。否則我們很難解釋,黃錦章從布袋戲團團長到文化工作者的身分轉變,以及那種持續為自身生活場域策動事件的動力;從張敬業身上,也能看到同樣的情感動力模式,令他在見到鹿港於鄰近工業及商業觀光夾擊時,自發性地舉辦文化活動,尋找外於過去的聚眾可能。
8月
09
2024
將物質文化的地方人文與民間精神活動列入藝術史,多傾於將它們當作擴充藝術史的材料。而如果以地方性為主體,「地方性的藝術」在階級品味擴張之外,則需要政治美學化與藝術政治化的行動介入,才能打破其固化的形態。在史觀區分上,歷史唯心主義傾於「菁英史觀」,認為「重大理念、人物、事件」才能製造出流動的歷史感,否認民眾在歷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歷史唯物主義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主張「人是環境的產物」,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力量。 此藝術史觀的源起分歧,決定了「地方性」與「藝術性」的發展脈絡。在當代文化生產語境裡,「菁英史觀」介入「民間環境」的同時,則又顛覆又模糊這兩個意識形態,在異化中擴張了地方文化的再生產。
8月
07
2024
「16th 新人新視野」三個作品之編創意圖新穎,表演者的身體展現與技巧皆相當純熟,作品段落轉承也皆具體而微的展現出來。然而,創作作品要從短篇發展到較龐大的中長篇篇幅之漫長旅程不易,作品中要推進的議題與串聯的意象之銜接手法較為生澀,讓觀眾在中途發生些許迷失。
5月
22
2024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