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波波的管弦音潮與繽紛的配器,使得整個高潮迭起的第四樂章,讓聽者大呼過癮。余隆的《天方夜譚》雖然較缺少細膩、溫暖的段落,不過卻不失為一次張力十足、強勁、豪爽的演繹。(武文堯)
一波波的管弦音潮與繽紛的配器,使得整個高潮迭起的第四樂章,讓聽者大呼過癮。余隆的《天方夜譚》雖然較缺少細膩、溫暖的段落,不過卻不失為一次張力十足、強勁、豪爽的演繹。(武文堯)
「一桌二椅」的概念是相當好的出發點,但在實際運用上應是相當困難的,如何讓寫實的一齣歌劇,朝向寫意的、京劇式的、充滿象徵元素去發展,還必須與所有環節相配合。(武文堯)
陳必先彈奏的巴赫清澈、流暢,善於以細膩的觸鍵讓音樂歌唱,這也是陳必先一再強調巴赫音樂的特點。與其發掘巴赫在音樂中加入了各種表徵與「密碼」,不如回歸到音樂本身。(武文堯)
小林研一郎的指揮顯得有些中規中矩,與樂團的合作可說是穩紮穩打,除了在柴可夫斯基第五加入了許多彈性速度外,基本上音樂是相當平實、流暢的。(武文堯)
《驚園》並不以傳統崑曲的唱腔演唱,但卻無處不充滿著崑曲的元素,雖是簡單的幾句口白,卻是高度藝術化、轉化成音樂語法後的表現。黃若的音樂顯然抓住了崑曲「寫意」多於「寫實」的特質。(武文堯)
或許對追求音響效果的發燒友而言,梅塔的馬一(馬勒第一)顯得有些激情不足,然而筆者卻在這次的演出中聽見一位老指揮生動、自然的調度,不用太戲劇化的表達,繞樑數日仍深深震撼著。梅塔的馬一,解開了標題〈巨人〉所代表的真正意思。(武文堯)
梅塔詮釋幾乎可說是水到渠成、可遇而不可求的。樂曲最後一段,那無比惆悵的旋律,甚至出現了如哀鳴般的情緒。溫暖的滾滾管弦音潮,都在梅塔的棒尖下,漸漸自然地發酵。(武文堯)
當程式碼多於音樂必須的感性,當數位計算取代人性溫暖的構思,音樂是否還保有它的本質呢?音樂究竟只是單純的聲音排列,還是必須經過藝術化的設計與詮釋?《無人音樂會》是「音樂會」,抑或只是科學上的聲學實驗呢?(武文堯)
瓦格清楚的掌握了此曲的精神,做出了一次具有說服力的演繹。法國音樂常用的「循環曲式」手法,也運用在法蘭克的此交響曲中,經過瓦格的梳理,顯得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瓦格對於此曲的得心應手,以及與北市交的良好默契,在此場音樂會中又得到了一次應證。(武文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