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次《555》演出中,十二顆能量球是存而不見的,透過意念的想像,十二顆能量球存在於身體十二個不同的部位,隨著呼吸、氣與能量運行於身體血脈之中。(陳祈知)
在這次《555》演出中,十二顆能量球是存而不見的,透過意念的想像,十二顆能量球存在於身體十二個不同的部位,隨著呼吸、氣與能量運行於身體血脈之中。(陳祈知)
「很多的議題我們要建立像九零年代一樣的公共討論風氣,不是把所有爭議拋在臉書上寫完就算了。臉書是個人的談話,它的話代表真相嗎?很多言論本身必須要被討論。」座談紀錄(下)由現場各領域之工作者對藝文補助評選機制、參與評選經驗,以及藝文補助之外的其他補助可能提出討論。(編輯室)
〈遙想〉一段中,首席男舞者鄭傑文與首席女舞者王芊懿的雙人舞,兩人如此地接近彼此,卻又將觸未觸,傳達了愛情千絲萬縷般的纏綿,宛如嫋弱的折磨。(陳祈知)
經典的形成透過不斷重複搬演,而又加強經典的位置;《潮》則像是作為一面鏡子重新反照天、地、人,以刻意「以新復舊」、「自己看到/重複自己」,來對「經典的生產過程」提出另一層帶有強烈自省意識的發問。(汪俊彥)
創作者悉心展露人間愛別離苦、怨憎與求不得的心態在二、三段中如潮水般不斷湧現,也唯有行正、種善方能超脫人天,但是三個段落都能看到與前幾個作品類似的身影,不免讓人失去如第一段般的震撼,而阻礙了向下思維的開展。(鍾伯淵)
《潮》像是時光旅行帶著你在不同的時空情境間穿梭,你卻不禁感到疑惑,只覺得舞者們似乎比你記得的跳得更好,好像時間不曾讓人老去,卻臻至完美。 (陳代樾)
歷時超過二十多分鐘,多達六百多次的甩頭,看見舞者一人獨自對抗著自己身體的極限,有時力竭但又旋即拼命奮起,我在觀眾席內多次被這樣的能量激盪得熱淚盈眶。這不僅只是到達「精疲力竭」為止,而是「盡力」把一個簡單的動作做到極限。(葉根泉)
無垢舞蹈劇場的視覺和諧美感之境,似乎是透過人物角色與空間的社會地位階級分配下所造成的結構美學。在主要角色舞動之時,必以跪姿虔誠膜拜之態靜置於舞台空間。這樣「神格」「部署」「階級化」的舞蹈結構設計,如今重新思索卻有更深入的社會、性別與階級意涵在其中。(石志如)
《花神祭》淺藉四季更迭之演繹,深入生命真理,將智者觀境而轉心的意境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方便法門,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作品。(余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