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的動機與手段《斷香引》
11月
24
2025
斷香引(新協興歌劇團提供/攝影洪詠清)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2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5年駐站評論人)

新協興歌劇團的《斷香引》似乎延續了編劇、演員米雪對於歌仔戲敘事類型的開發,從去年(2024)首演的《化身》挑戰科幻題材,到本次的《斷香引》,除延續歌仔戲過往常見的「探案」劇情,更加強化其中的懸疑色彩。編劇遮蔽了戲曲觀眾習慣的全知視角,透過事件的一一揭露,慢慢揭曉所有情節背後的構成與關聯。《斷香引》更以「懸疑推理」標榜,似乎替長年耕耘民戲演出的新協興歌劇團,開闢不同的藝文場演出路線——不同於自身,也不同於他團。

《斷香引》將背景設定於清代江南,開場便用了約莫兩場篇幅揭示了王爺蕭天鷹(陳金汶飾)、長子蕭一郎(米雪飾)與次子蕭二郎(李冠億飾)的命案,並將線索明確指向了風靡江南的酒樓「飄香樓」,於是各路人馬開始追查兇手,同時也在步步逼近答案時,再一步揭開了命案背後的「真實」命案。

嚴格來說,《斷香引》的整體情節並不複雜,探案、查案與案件解決的過程多半是按著時序走(僅在中途安插了部分回憶情節),卻在「人物和事件的出場方式」與「兩層敘事的彼此覆蓋」之間,看似添加了案件的懸疑感,實則讓故事沒辦法講述的足夠清晰與順暢。

缺少動機與人物設定的出場

從《斷香引》的開場來看,先是勾勒出江南美景,去建立全劇的基本背景,接下來則是突如其來的一幕——蕭一郎質問父母(王爺蕭天鷹與王妃連如意)十八年前連府的失火案,進而被蕭天鷹刺傷。

可以意識到的是,創作團隊意圖製造懸疑,吸引觀眾繼續觀賞,但這一幕與其說是留下懸念,更多的是錯愕與不解。所有人物關係並不明朗的狀態下,人物之間的質問與行動都難被確立與落實,於是徒留一個畫面、一段對話,甚至難構成一組情節、或一次動機。後續情節被陸續揭曉,其他人物一一登場,《斷香引》也多半採取這樣的策略,相對片段、零碎且缺乏塑造的狀態下,劇中人物各自的立場也很難被覺察,再加上人物數量較多且關係複雜,觀看過程中又更難抓住主要角色,去鞏固自身對情節的理解。

舉例來說,第二場「斬草連根除」出場的蕭貝賢(陳宗毅飾)與蕭鳳兒(陳奕儒飾),以及後續出場的趙正義(陳寶釧飾),是解謎與緝兇的主要推動者,但更像是為了解決事件而出場。他們各自被設定了複雜背景(例如蕭貝賢與蕭鳳兒的血緣關係),但多半與他們的行動與出現沒有太大關係,並不作為驅動的關鍵。

於是,全劇情節都在無厚實基礎下就直接「超展開」,像是蕭貝賢與他的隨從小鯽仔(周淮安飾)男扮女裝進入飄香樓,但他們的行動偏向用輕鬆、搞笑的橋段中和懸疑劇、推理劇的嚴肅性,對於謎案的開展未有太多幫助。同樣地,第一場「尋香魂魄斷」的主要情節是蕭二郎闖入飄香樓,但直到他再次出現,仍舊難查他的目的與性格,而蕭二郎是否出場,似乎也無關緊要。

斷香引(新協興歌劇團提供/攝影黃芷頤)

人物的安排與出場,在懸疑劇中似乎得具備動機,而動機則持續推動情節的佈局與發展。以此角度觀察《斷香引》,似乎並不成立。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懸疑劇、還是推理劇,在緝兇、或解謎途中絕對會佈滿迷霧、或蛛絲馬跡,意圖迂迴看似直線的敘事歷程;但《斷香引》更趨近於將碎片化的敘事與畫面黏合,而接合處的縫隙過大,且未有更好的黏合方式。

敘事結構與表演方法的重重迷煙

《斷香引》的懸疑,或許不來自一開始揭曉的主要命案,而是編劇採取了「兩層敘事」來包裝,也就是在兇案背後暗藏了另一樁數年前的命案——表層是蕭一郎與蕭二郎的命案(但其實兩人都未死),內層則是王爺蕭天鷹對王妃連如意(陳湣華飾)之妹連如玉(陳月娥飾)的侵犯,王妃進而將妹妹一家滅口的往事。於是兇手不一定是兇手,背後的元兇才是。

弔詭的是,內層敘事/連家命案其實早在上半場的最後就已揭曉,因此下半場明顯回到傳統歌仔戲擅長的生旦戲,也就是劇中的情感線——飄香(陳品榛飾)與蕭一郎,而剩下的懸疑基調唯有飄香與蕭一郎的身世。因此,上、下半場極度不平均的時間安排(上半場約莫80分鐘,下半場則為40分鐘),似乎有重新配置的可能,平衡內容,也平均時間去維持全劇的主軸與調性。

敘事策略與編排的失衡,導致《斷香引》的情節推進讓人恍惚與出神。坦言之,其難解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最終糊成一團並理不出線索、如煙霧繚繞一般的「呈現」。

斷香引(新協興歌劇團提供/攝影黃芷頤)

這部分也體現於《斷香引》的整體形式編排,更著重於唱段。此劇的唱段比例相對高,導致全劇已經很不清晰的敘事線,又被覆蓋上一層隔著抽象表達與模糊表述的唱詞,更難有效推動。並且,唱段與念白、內在與外在的行動等,缺少更有機的調配,如同劇中的飄香所擅長使用的迷香,只是飄香用來迷魂,而《斷香引》則令人昏昏欲睡且不知所以然——迷惑了靈魂,還是朦朧了雙眼與腦袋?

整體來說,《斷香引》確實有迷人的創作動機,與開發類型劇的企圖心,但在操作與編排手法上似乎得重新整理,撥開重重迷煙,或許才是針對這個作品另一場更重要的解謎吧。

《斷香引》

演出|新協興歌劇團
時間|2025/11/08 14:30
地點|高雄中山堂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