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人生《我的明星阿嬤》
11月
18
2025
我的明星阿嬤(明華園星字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5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的明星阿嬤》取材自青少年文學作品《阿嬤的歌仔戲》,架構一個名為「日月星」的歌仔戲劇團,講述團長母女衝突至和解的故事。劇中團名「日月星」呼應了劇名「明星」以及此次演出劇團——「明」華園「星」字戲劇團(以下簡稱星字團)。此為星字團首次跨界演出,戲劇整體為現代劇形式,除了戲中戲段落維持傳統鑼鼓唱曲,其他段落以台語音樂劇形式演唱,對於長期耕耘於民戲的星字團而言,首次跨足以新的形式展演有拓展新觀眾群的用意,也呼應了本劇中傳統歌仔戲班經營的困境,戲內戲外人生相互照映。

此類講述戲班題材、採戲中戲形式的作品屢見不鮮,其類型大致有兩種走向,一如明華園總團的《散戲》勾勒一個較長時間幅度的歌仔戲興衰史,以劇種的歷史縱深為主軸者,二如《雨中戲臺》改編演員謝月霞的真實故事寫照,講述戲班藝人的生命故事。《我的明星阿嬤》偏向第二類演藝人員的生命歷程,劇中主角秋蘭即與星字團團長張秋蘭同名,其中劇團經營的困境普遍也反映了現今經營歌仔戲團的現況。

故事以倒敘方式開場,日月星舉辦新演員選拔,來試鏡的眾人發現徵選的是歌仔戲演員後說出:「那不是老人家在看的嗎?」開場道出歌仔戲團面臨觀眾群老化的問題;即使來徵選的演員條件良莠不齊,仍通通被錄取,以來者不拒的方式揭露演員不足的困境。日月星劇團經營者為團長女兒秋蘭,原為團內頭手旦,因與母親(即團長)發生衝突,便離家過上班族生活,數十年後再回團中接班,向女兒道出離家遠去又決心歸來的事情經過。

我的明星阿嬤(明華園星字戲劇團提供)

團長為劇團當家小生,一次演出《薛丁山》時腹痛臨盆,其夫送她前往醫院途中車禍身亡,團長也因車禍腳受傷無法再演小生。團長生下一女為秋蘭,秋蘭長大後承擔了戲班的責任,但她十分抗拒、害怕自己未來沒有選擇。某次一婦人至後台鬧場,團長才驚覺秋蘭已身懷六甲,而該婦人不能接受未來媳婦是歌仔戲演員,要秋蘭與其子斷絕關係。秋蘭堅決要生下孩子,團長則要她墮胎,此時戲將要開演,團長臨時改換戲齣,命秋蘭演《水淹金山》這齣武打吃重的戲,告訴她若孩子保不住自然是他的命。或是出於對母親、對自己、或對命運的怨懟和無能為力,秋蘭飾演的白素真極力在戲臺上又摔又滾,直至體力耗盡。這一場戲後母女決裂,秋蘭再次回來時團長已失智,團員拿出一封當年團長寫給秋蘭的信,告訴她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不希望秋蘭像她當年一樣辛苦,秋蘭的內心得到寬慰,原想收掉日月星劇團,卻因女兒愛唱歌仔戲決定回來試試重新經營劇團。

劇情以母女衝突為主線,旁及劇團經營的種種狀況,例如團員對台語不嫻熟、對儀式與禁忌不清楚、演外台戲時處處借廁所的窘境,以及文武場樂師不足,即使素質不佳亦無法辭退,呈現劇團成員青黃不接、難以維持的困境。這齣戲聚焦秋蘭與母親的衝突與和解,但在祖孫的情感刻劃上付之闕如,秋蘭之女愛跟阿嬤學唱歌仔戲,也是秋蘭深受感動、決心回家經營劇團的關鍵,但劇中並未多加描繪祖孫相處的片段,也使得這部劇名以孫女為視角的「我的明星阿嬤」成為一場講古的想像。再者,故事最後雖然以一種溫情式的情感召喚,讓劇團經營有了希望,但經營的困境依舊存在,一個已不嫻熟台語的演員、如何面對江河日下的歌仔戲?戲劇的結尾是動人的,但現實仍是冷冽的。對星字團而言,這齣戲意圖召喚的新觀眾群,也是呼應著劇中觀眾群老化的現實問題。

在形式方面,明華園星字團也有嶄新的嘗試,舞台設計為戲台前後交融一處,戲箱、戲服揭示為戲後台空間,後方以一處高台作為戲中戲的戲台,有時也將演員唱歌仔戲場景投影在布幕上,營造從後台往台前看的影像,也是對過往阿嬤演出的想像。這樣戲台前後交融一處的設計,猶如台前台後緊密交織的人生,劇中主要有兩個戲中戲段落,其一為團長演出《薛丁山》,再現當家小生的氣勢以及懷有身孕仍須演出的艱辛;其二為母女衝突的《水淹金山》,多數戲中戲形式的呈現大多與劇情維持一種隱約的呼應與連結,這齣戲則是讓戲中戲反過來影響或決定劇中演員的人生,讓人生與戲更直接辛辣地雜揉一處。

我的明星阿嬤(明華園星字戲劇團提供)

另外,戲中戲也讓歌仔戲演員找到更安穩的地方發揮,當秋蘭與女兒講述過往故事時,由戲劇演員李夢純飾演,而年輕時的秋蘭則由明華園星字團小旦梁瓊文飾演,兩人分飾一角的好處是能各自發揮其擅長處,同時也能藉由跨界合作吸引非歌仔戲的觀眾群。李夢純的表演方式較為直率帶點趣味,但在劇尾的情感段落也能深化情感不流於表面煽情;而星字團的張秋蘭與梁瓊文在戲中戲的段落較能發揮其唱腔與身段,即使是非戲中戲的段落,表情及肢體動作也自然不尷尬。但在唱曲方面,因以電子琴為主,明顯較為飄忽難以把握,而戲中戲有電子鼓的依傍下,較能呈現唱曲的力道和行腔。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我的明星阿嬤》

演出|明華園星字戲劇團
時間|2025/10/25 14:30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