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生命躍動《少年蒙太奇》
9月
09
2015
少年蒙太奇(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0次瀏覽
楊麗卿(社會人士)

「十六歲成年禮」雖說是台南府城的特色,但慶祝活動向來不脫宗教儀式的窠臼,今年影響.新劇場應台南市文化局的邀請,別開生面地以劇場為媒介,為台南青少年男女演出獨一無二的《少年蒙太奇》。

《少年蒙太奇》的學員都是經過甄選的在地高中生,本屬劇場界的素人,但在計畫主持人呂毅新的訓練開發帶領下,在肢體、語言、台風等方面的表現已很到位,所展現出來的成果,更是一場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年禮讚,使演出有諸多優點值得推薦。

一、共拼的蒙太奇。所謂「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譯音,意思是把本來沒有生命或美感的素材,拼貼成各種的驚喜和感動。編導呂毅新利用蒙太奇手法,讓演員以口述的方式拼貼少年各自的成長經驗,然後藉由專業的劇場訓練,引領學員在舞台上演出。事實證明劇場選擇「蒙太奇」的手法是明智的,因為這場戲如果只是把各別故事以線性的方式貫串,形式必然僵化單調而呆板。而利用蒙太奇方式就可以自由地將青少年個別及共通的心理困境一一交錯呈現出來,既符合主題蒙太奇的風格,又讓人清楚看到十六歲孩子的各個面向,真實可愛又無縫接軌是很高明的編導。

二、笑中有淚的哏。《少年蒙太奇》戲劇的觸角是以演員為主體,而在十六歲生鮮演員身上開發出來的澎湃豐富創意卻是令人讚嘆的,尤其是在每一個獨到而可喜的哏上,例如真實生活中手機是不可或缺的良伴,然而隱藏在手機背後的訊息,卻是私密的,然而導演藉由拼貼技巧,將畫面分割成通訊的雙方或多方,因此當演員在口述父母在Line或臉書上傳訊息時,其他演員則在舞台的不同角落演出雙手合十的「佛」,並藉由演員重複的合十動作,讓觀眾輕易窺探察知原來在青少年眼中,爸媽就是愛貼佛像或轉貼勸世文。青少年對同儕的觀察也很犀利,如制服對學生而言是痛苦的存在,然而他們卻能自我解嘲解放為青春時裝秀,所以帽子外捲就是身著漁夫裝,而穿運動垮褲的是型男、捲起袖子甩瀏海的是正妹……不一而足的哏,令人瞠目。獨創的名詞更是有哏,像時時發布動態想獲得別人安慰的是「討拍文」、炫耀愛情得意的「假閃文」,至於「讚友文」顯露的則是青少年的世故和幽默……都是諧而不謔的哏。

三、在戲劇中療癒。當面對甜蜜又糾葛的人際紛擾,尚未入世的青少年內心該是徬徨的,然而謝幕時青少年演員卻說戲劇使他們得到救贖,可見這場戲的演出為他們洗滌掉多少的煩憂。《少年蒙太奇》除了有高中生普遍的生活片段如:對愛情的憧憬、學業的壓力、不被同儕認同的苦悶……其中又有鮮明的獨特故事,小至異位性皮膚炎皮膚過敏造成的自卑煩躁,到個別家庭不同的難題負擔差異,劇中藉由青少年演員的種種述說,開闊觀眾的視野,也融入三百六十行的紛雜人生。

《少年蒙太奇》上演的是「一樣米養百樣人」的寫照,其中有因病失智的父子對話,有保安宮前雞排小販母女的辛酸,「雞場人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操著流利台語,住在海邊的阿凱,每日面對的是嘮叨如鄉土劇主角的阿嬤,生活又迥異於同儕,因為他為了學費必須到養雞場打工,聽他絮絮叨叨工作的內容:清雞屎、洗雞場、鋪草、處理清出來的雞屎……只見他們的二人一組,裝袋、綁袋再背至運輸帶,看來彷彿舉重若輕,然而觀眾可知一袋雞屎竟有五十公斤重,瘦小的他肩頭背負的該是多超齡的重擔,而他們一天竟要清理三百袋。少年的成熟令人心痛啊!

儘管青少年的故事酸多甜少,然而演出者並沒在困蹇中自怨自艾,反而自我勉勵:「好也得過,壞也得過,吃苦當作食補」,或:「人不能改變命運,但可以改變態度」;挑戰的決心是昂揚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當劇情盪到谷底時,總有精心安排或設計的音樂流洩出來,適時的撫慰受傷的心靈,有時演員也會用流行歌曲跳痛心情,如感冒了鼻涕很稠,就說:「我很醜,但我很溫柔」,或:「心情親像風咧吹」。總之這齣專屬青春的成年禮讚,果然很現代很年輕,使現代劇場在傳統中求變化的努力不僅成功,而且值得肯定。

《少年蒙太奇》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5/08/15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少年少女們,用真實的故事輕敲觀眾心房。他們用微笑、或自我解嘲、或將眼光投射在「當下」的樂觀,用劇場豐富的語言,把心底的恐懼具像地肢體舞台化。 (羅家玉)
8月
31
2015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