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青春生命的劇場成年禮《少年蒙太奇》
8月
31
2015
少年蒙太奇(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7次瀏覽
羅家玉(戲劇教育工作者)

《少年蒙太奇》是台南市文化中心主辦的2015「十六歲小戲節」系列活動之一。影響・新劇場在「十六歲小劇場戲劇節-少年扮戲計畫」中擔綱計畫發想、規劃以及劇場演出製作。細項包括戲劇編導、演員訓練、前台行政庶務指導與幕後技術工作。

全程參與劇場成年禮的十八位十六歲青少年來自大台南不同區域。將近九十天的工作時間,少年少女們原共三十五名,先經過第一階段的「劇場創造力學習計畫」,以開發個人戲劇潛能與劇場訓練為主,為後續階段的劇場分工奠基。接著再徵選出十八位青少年,進行第二階段的口述歷史劇場訓練 (oral history theatre),即由演員口述個人生命故事,經過整理及紀錄後,以此為劇本創作的題材與內容,再進行編劇並演出的劇場類型【1】。第三階段則依個人志趣再細分成演員、宣傳、票務與後台技術暨設計組。演員在第三階段則進入為期二週的集體創作與密集排練。

導演呂毅新運用誠如劇名《少年蒙太奇》中的「蒙太奇」電影運景手法,讓七十分鐘無中場休息的戲,以剪輯、拼貼、重組、再現少年少女各自的青春吶喊。

自認外貌一點也不閉月羞花的少女,幻想談一場真正的戀愛:理想中的小男友如白馬王子般地從右舞台後方挺拔地翩然出現。他們等待對方下課,一心期盼的是有機會牽起對方的手。他們一塊兒出遊吃冰,一定只點一份,分享那永不嫌多的甜蜜;另一位少女心疼母親不畏日曬風雨,在廟口經營小吃攤的辛勞,期勉自己也能早日分擔家務;清秀的女孩卻苦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當事人。她無時無刻都得面對他人對疾病的誤解。在不斷地解釋病因的無止境循環中,產生幾近無法繼續承受他人的不解與自以為的善意,而感到不耐與憤怒;看起來喜歡離群索居更甚於接近熱鬧人群的女孩,在發現自己「能唱歌、喜歡唱歌」後,從歌聲找到自我;用陽光笑臉擁抱朋友的男孩,在轉身回家後,有他對朋友說不出口的擔憂:由於一場意外,讓父親的智力減弱,中壯年的父親其心智只能停留在十歲孩童的無憂世界。對比男孩無論是在心智或身體皆日漸成熟的樣貌,男孩的笑容多了一層因為自己對家的責任感,萌生超齡的堅強;來自海邊的男孩則是急欲分擔家中生計,年輕的他詢遍數個工作機會後,終於找到一份願意顧用他的勞力活。這是一份在雞場幹活的苦差事:剷雞屎、耙糞、裝袋、搬運、推疊五公斤一袋的排洩物。少年自覺這份粗活不夠「酷炫」,從不主動跟旁人提及。男孩的自尊心在內心發酵,內在價值與社會價值不斷地在人與人的相處間拉扯,也在他的內心開戰;另一位俊秀清瘦的男孩,自允是愛情生手,總是不由自主地淪為情感的俘虜。開明的父母是他最佳的情場軍師及顧問,總是用豁達又幽默的方式伴他渡過來去如風的年少情愛。

少年少女們在台上說演自己的故事。他們唱歌,他們跳舞,他們扮演自己、扮演他人。身為觀眾的我們,聽見他們聲音裡的真實,感受他們述說故事時,從語調透露出的情感厚度。台下的我們,沈浸在不同的生命故事裡,打從心中讚賞他們的獨特之美。

在個人故事間,還穿插好些個年輕世代對學生生活與網路社群的觀察。這樣的編排方式,讓觀眾稍為舒緩因為傾聽少年少女喜中帶悲、幽默妝點酸苦之後所產生的情緒波動。

「為人學生」是十六歲少年少女此人生階段的生活重心。他們發展出以「學校制服走秀」和「夜讀教科書」兩大主題,大秀創意,在舞台上發表青春萬萬歲的宣言。舉後者為例,少年挑燈看書力拚隔日考試,但終究抗拒不了電玩闖關的誘惑。三位少男在舞台上大玩電玩裡槍林彈雨的競技,兩手做出手槍的樣子,又是瞄準、又是閃躲,一下滾地、一下找掩護,虛擬電玩情節放上舞台,娛樂效果十足。觀者不只感受到了槍戰時的緊張刺激感,也體驗到劇場美學如何實踐想像力。一聲「起床了!」驚醒男孩的「少年戰地英雄夢」。考試?唸書?學生捨學業而親玩樂的「自我放縱」,可不正是輕點出被考試制度勒住脖子的少年,會有偶發性想反抗體制的衝動。

另一個有趣又十分細膩的生活觀察即是不同世代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運用簡單的敘述,三位演員瞬間將舞台轉化成達人秀的現場。舞台區有主持人和兩位參賽者,台下看戲的觀眾則在主持人走向觀眾席前訪問現場觀眾後,巧妙地將眾人的身分轉化成正在現場參加LIVE「社群軟體Fashion秀」的現場觀眾。主持人走到第一排觀眾席一一訪問與會來賓:「你的父母有在使用任何社群媒體嗎?」答案一面倒的回答「有。」主持人再次回到舞台上,開始分析起長輩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主持人頭頭是道的分析長輩喜愛分享「感恩惜福」佛像圖說系列,貼圖總脫離不了以佛為尊的思維。主持人一面說明,演員1即以肅容與肢體,呈現各種佛像姿態,演員2則用戲劇化的表情與生動口說,表達年輕人收到此類訊息時的當下反應,整場「秀」娛樂效果十足。從台下觀眾的笑聲頻率可推知,多數人都心有戚戚焉。也許是曾收過類似訊息,或自身就是那位喜愛分享「佛像名言」給親朋好友的人。

《少年蒙太奇》的舞台設計和色調,保有影響・新劇場慣用的簡約風格。右下舞台的上方高掛塗有藍和橘色暈彩的圓形,舞台背景則是同色系再搭配紅色的立體和平面幾何圖。戲後座談時,有觀眾表示舞台整體看來像一顆五角星。戲開演前,觀者如我也有此感。看完戲後,更加篤定地相信那是顆星星,而且是鑲上稜鏡的星星。它因為少年少女的精采人生與分享,折射出五顏七彩的光芒,呼應著他們自己綻出的光芒。

《少年蒙太奇》的少年少女們,用真實的故事輕敲觀眾心房。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有時笑、有時落淚。他們用微笑、或自我解嘲、或將眼光投射在「當下」的樂觀,用劇場豐富的語言,把心底的恐懼具像地肢體舞台化。他們的故事重重地敲在觀者胸口,直沖腦門。他們的掙扎如同一面稜面鏡,照向觀者自身,探照著通往回憶的路。讓台下的我想起那些曾經有過的青春夢。也再次提醒自己,並輕聲地問:你是否仍願意付出勇敢?

舞台上的笑容也許隱藏了不可言說的落寞與心酸。他們在劇場舞台上說著自己的故事,旺盛的生命力間接告訴觀眾,即便心受了傷,只要願意相信,帶著希望,哭泣過後的人兒,仍能堅強地用增生的智慧與勇氣,再次站起來,更加堅定地走在人生道路上。

僅以一首短詩,獻給這群把自己放在舞台上的少年少女們。十六歲的你們,在劇場的洗禮下,成年了!

你/妳

是月亮,

在暗夜透出微黃但堅定的光芒。

是太陽,

即使烏雲偶然飄過,仍亳不保留地照向萬物。

你們是地上的星星,

自允平凡,卻坐擁無人匹敵的亮光。

看似微小,卻又充滿能量,

綻出似紅若黃,如橘漾藍的光芒。

在你・妳的身上閃耀,

在你・妳的眼中燃燒。

致,

青春・《少年蒙太奇》。

註釋

1、《口述歷史與劇場應用的多元可能》,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會刊第三期,張家榮著,頁27-29。網址:http://www.oh.org.tw/annual/tohs-annual_n03_27-29.pdf

《少年蒙太奇》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5/08/16 下午2: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少年蒙太奇》戲劇的觸角是以演員為主體,而在十六歲生鮮演員身上開發出來的澎湃豐富創意卻是令人讚嘆的,尤其是在每一個獨到而可喜的哏上。(楊麗卿)
9月
09
201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