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黃慧恩(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大二學生)
角度切割機研所的《人體切割秀》以人體器官拍賣直播秀為內容,由編劇董恩冕創作、主演林禎榮(飾男子)、鄭云芊(飾女直播),是一齣題材新穎且帶有強烈議題性的作品。故事發生在我們無法確定何時會到來的未來,場景是電視台直播節目攝影棚,戲一開始,政治人物的兒子自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雙手被縛躺在冰冷的手術台上,成為國家電視台「人體切割直播秀」四百集特別節目的供體。準備動刀的女直播主,也並非是普通的節目主持人,她的家庭因為巨額債務而家破人亡,父親最後只能以販賣器官償還債務,諷刺的是,自己最終竟成為當時最憎恨的人:器官販賣者。
男子甦醒後,與直播主爆發激烈衝突,導致直播節目一度停擺,網路觀看人數急速下降。由於是四百集的特別節目,加上供體特殊的家世背景,因此電視台高層要求製作單位窮盡一切手段,衝高觀看人數。供體唯一的生機,是觀眾人數破億,攝影棚大門會自動開啟。兩人僵持不下,導致觀看人數不斷下滑,女直播主為了維持節目收視和未來續約機會,建議男子接受訪談,企圖在對話過程中,逐步揭露政治家族的暗黑內幕。男子不疑有他,接受建議,雖然收視狀況回穩,甚至持續上升,但他也發現情勢逐漸失控,家族形象可能受到嚴重傷害,更殘酷的是,他意識到將他送上手術台的,正是他最崇拜的父親。攝影棚裡傳來父親的聲音,攝影棚裡的兩人角色逆轉,男子從無助的供體變成直播主,手術台上的供體則是原來的女直播主。「人體切割直播秀」新一季即將展開⋯⋯
整場演出的視覺景觀,以舞台中央的巨大銀色手術台為核心,背景則由冰冷的線條燈構成,散發出強烈的科技感,牆上陳列的各式人體器官,更營造出詭譎氛圍,同時也呼應了「人體商品化」的主題。演員的表演也有不錯的水準:男子在恐懼、掙扎與覺醒間的轉折充滿張力,女直播主在壓抑與爆發之間游移,角色個性鮮明,情感上也更飽滿。但,部分走位與肢體動作略顯繁瑣,削弱了情緒的表現和視覺的感受,讓我無法更清楚感受角色的動機和情緒,若能稍加簡化,演出效果將更為突出。
就劇場空間規劃而論,由於演出在非典型場地進行,場景轉換及觀眾席的安排,都有不小的限制,隔壁空間的聲音也會有所影響。然而,這種不完美恰恰呼應了藝穗節的精神——創作者如何能夠在受限的條件下,將不可能變成新的可能,用舞台來為自己發聲。就本劇而言,這種劇場創作條件的不確定性,也使觀眾的觀看體驗,更貼近劇中「被觀看、被操控」的戲劇張力,而能對創作主題產生共鳴。
這部作品像是一個政治寓言,指涉人類社會未來可能的景象,更讓我對當代社會中的人類處境,有所反思。器官切割直播秀,是幻想,亦或是可能成真的現實?劇中的器官拍賣場景,其實是一個隱喻:人就像是商場裡待價而沽的商品,標上價碼,任人挑選,無法展現價值的人,便迅速被捨棄。我們也像是砧板上的三文魚,被權力與體制任意宰割。劇中男女角色的位置互換,也將寓言式的批判主題推至高潮:權力與位置隨時可能翻轉,而個體在體制的宰制下,無論是掌控者或被掌控者,皆難以避免。
因此,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我們的決定,究竟出自真實的自由意願,還是迫於社會體制的壓迫?現今社會中,器官買賣雖被明令禁止,但並未真正消失,而有關代理孕母、基因工程、胚胎篩檢的爭議,也都暴露人性商品化的危機。當生命價值與市場價格掛鉤,商品化意識滲入人類最根本的存在時,我們如何還能拒絕被標價,而仍堅守「人」的價值?
劇中對政治家庭的描繪,也極具諷刺意味。政治人物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與地位,甚至可以無視法令與人權,進行非法藥物實驗,最終還可以濫用公共媒體美化自身形象。這些人表面上打著「為人民謀福祉」的旗號,實則不斷以各種方式剝削群眾。他們的權力、地位、財富,都建立在人民的血肉之上,將民眾的痛苦轉化為自身的養分;他們的慾望如同雪崩的雪球,隨著時間滾動愈加龐大,最終吞噬一切。這樣的隱喻,讓觀眾不得不反思當代社會中權力與資源的分配,以及被犧牲的「普通人」到底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綜觀整部作品,它所展現出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社會的黑色預言,更是對現實的強烈警示。作品將人類處於最赤裸的處境之下,迫使我們直視那些被隱藏、被忽視的社會黑暗。當我們處在權力與資本之中,我們該如何守護作為「人」的尊嚴與利益?當個體不斷被淪為數據、標籤、價格時,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與選擇?這些問題,也許我們無法立刻得到答案,但正因如此,它們才更值得在劇場裡被提問、被討論、被記住,讓大家能夠在劇場裡尋找自己的答案。
《人體切割秀》
演出|角度切割機研所
時間|2025/08/31 17:30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客家文化中心3樓B展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