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68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505
綜觀來看,伴隨身處場景的深刻體感擴張,在情境中夜讀奇幻記憶敘事、繞至歷史現場回顧榮盛光景,一直到面對遷居者內在的糾結,觀眾與(基隆)故事的距離可說越來越親近,甚至最後與其成為摯友一般,共同翻閱個人私密的成長日記(同時探索空間的情緒)。(楊智翔)
11月
02
2020
1752
《新生命》作品之外亦與作品發生了巧妙呼應,人的一生無可復返,十五年前的青少年「已經不再是少年,還是一樣的熱烈」,透過與新一代共製,在同一個實驗劇場場域內又像是時間停駐了一般。(張峰瑋)
7月
10
2019
2524
11月
27
2017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