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原舞工坊一直以來致力於原住民文化的傳承,多年來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與發表演出。本次作品《花仙子AKIN》,以歌舞劇方式呈現泰雅族傳說,傳遞象徵勇敢的精神。
原住民相信萬物皆有靈,就好比作品中各式的花,不僅僅是單純的物態,創作者將「靈」表象於實體的「人」,而相異的本體於同一情境中也呈現出不盡相同的性格與狀態。例如作品中有一段花仙子們一同到附近的果樹林採水果,愉悅的翩翩起舞並唱起了歡快的歌曲,此互動的過程中也透露了每個角色的人格特質,而這也間接影響了肢體動作的設計,晶晶溫柔善觀察,因此動作的質地就較為輕柔內收;活潑的黃菊,動作質地就較為重且外放。明確的人物代表性在作品中皆可發現,加上有邏輯的配置組合,有利於觀眾觀賞與協助劇情的發展。
舞台設計以一個橫跨左右舞臺不規則的木製檯子將空間切分為兩區塊,加深了觀眾視覺上的距離感,也為整個空間製造了更多的層次,搭配背後的投影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它可以是部落中的街道建築、森林裡的坡地,亦可以是代表某種距離的延伸,例如實際距離或是心靈上的距離。作品開頭一位年長的婦人坐於右上舞台的檯子上織布唱歌,這時檯子即是她的家,而後一群人由左下舞臺進入,談笑之間彷彿行走於街道上,當族長站上了木檯與婦人對話,場景轉瞬間切換至室內,其他族人的聲音漸漸遠去,只剩下兩人的對話,空間的轉換相當有趣。整場演出木檯並無移動,因此如何銜接便是創作者一項重要的考驗,作品中大部分場景轉換還是以燈暗為主,假設能將此部分多運用筆者上述的銜接手法,減少燈暗的次數,也許能使觀眾對故事的連接更有延續感,且產生的情緒也較易於累加,而不用在切斷後再調整狀態融入劇情。
作品中舞蹈的部分運用的是泰雅族的傳統舞蹈動作編排組合,扎實下墜的步伐與原住民獨特的律動,男子的動作多較短促直接,且力道強烈,而女子的動作則較為輕巧,通常身體部位是配合律動自然甩盪,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不刻意,如同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就是他們抒發情緒的一種方法吧!搭配現場收音的歌聲與口簧琴的琴音,使觀眾彷彿置身於山林與鳥獸一同玩耍,相當暢快。
透過舞蹈、戲劇以及音樂歌曲的結合,使生動的傳說故事得以完整呈現,相較於純舞蹈的作品,觀眾更能透過整個情境脈絡接收到最貼近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或許這樣直接的方式會是一種對於觀眾想像力的限制,但這無非也是另一種策略,沒有好壞,如何妥善使用,發揮其最大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原住民舞蹈與歌謠,簡單的動作、隊形與明瞭的歌詞,呈現出最真實畫面,沒有多餘的加工,以最原始的狀態傳遞給觀眾的訊息與感受很是真誠,簡單卻也不簡單,其蘊含的是無形卻深根於土地的強大力量。
《花仙子AKIN》
演出|泰雅原舞工坊
時間|2018/11/24 19:30
地點|臺中市中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