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這並非僅僅是一個身體技術、音樂或美術素養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引入職能工作者專業的引導,對生命進行回顧、錨定、重新整理,展開對自我和他人的理解與和解,在知道我是誰、我可以是誰後,每個樂齡參與者才得以立基與此之上重新誕生、轉身與轉生。於是如何慶典、為何狂歡,便在可追蹤的線索裡逐步構出形貌,而觀察的面向與書寫的範疇,自然該因應不同質性的展演而擴充可能的認識途徑。(梁家綺)
7月
20
2020
這次聲音合作取決''Inter'',以導演主導的方式,加入身體跨域的聲音的表現。這個選擇也增加演出的飽和度,相當值得鼓勵嘗試。 (李承曄)
10月
05
2015
演員們的身體與聲音沒有足夠能力來撐起角色,本能的使用不斷浮現,完全被情緒牽著走的演員像是失去控制般的爆裂。(黃明德)
10月
05
2015
舞台的空間不再只是一擴延的平面,而時間化為心靈場域;舞台的外在平面融化而「流入」了觀者之中,延展為內在於觀者的時間。(楊婉儀)
12月
02
2014
沒有華麗的舞台與服飾設計,單純俐落,完全聚焦於演員簡潔的對白與精湛的肢體動作,刻劃出整齣劇作的精髓,觀眾承接一波一波撕裂人心的剖白,激起一陣一陣深沉反思的漣漪。 (鄧昭義)
12月
02
2014
宋灝  
為了營構這種「在場」,即一種強烈的存在感,除了種種姿勢、聚焦的光束、短暫忽偬的樂音及投影之外,此表演還依賴宛如念詩的台詞風格。另一關鍵即時間,這種風格化工夫脫離劇情的時間序列和綿延,而在表演本身的時間狀態上下手。(宋灝)
11月
28
2014
編劇使用了小說裡原有的幾條故事線,也因為如此而標榜著「文學劇場」。導演的文學素養和眼光是清楚的,但這樣的清晰度似乎沒有等同發揮到場面調度和戲劇節奏的安排裡,以致於整齣戲像是掉入一個慢轉且停滯的軌道上,緩慢爬行。(杜思慧)
12月
1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