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轉身的你與立地觀看的我《再一次華麗,轉身》
7月
20
2020
再一次華麗,轉身(南風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75次瀏覽

梁家綺(專案評論人)


遠遠地,都會公園一隅傳來鼓聲與音樂醞釀,走近一看,精心裝扮的表演者正慎重地做最後確認與暖身,一尊胭脂粉妝的妖嬌大型傀儡偶面對捷運站出口展開雙臂眨著眼睛,彷彿在迎賓宣告:快來快來!這裡將有一場狂歡慶典!

《再一次華麗,轉身》是由南風劇團帶領參加共融藝術計畫【1】的樂齡參與者們所進行的最終成果展演,演出結構為三站定點演出、中間串接以遊行,並融合歌舞與戲劇。點與點間的起始與移動以固定的舞曲作為標誌,傀儡偶接著跟隨表演者移步換位,遊行並非僅是一群人浩浩蕩蕩游移行走,「超級媽媽」行動劇表演者身插色彩繽紛的布幔旗幟,浸潤於音樂、鼓樂、聲音效果,率眾人與大偶過中正一路,再過建軍路十字路口,每一個踏步都近乎可能的隨音樂質地舞動身體,毫不馬虎,非語言的肢體行進與大偶的「押隊」守護,使得儀式感十足。

再一次華麗,轉身(南風劇團提供)

三個定點演出則內涵各異,令人印象深刻的共通性則是表演者面對群眾的自信、高度投入、自在的身體,以及演出者彼此合作的默契。突破過去樂齡長者的演出總是以自身故事出發,這次更多的是這群演出者學習的成果展現。第一站「我的美麗哀愁/我的歌」從校園民歌唱到流行國台語歌曲,人生的經冬歷秋都在歌唱裡重新梳理了,比起卡拉OK金曲串燒,更像是從閃亮燈光舞台轉為公園自然場景的樸實無華版歌廳秀,參與者是彼此的歌隊、舞群與合音天使。「幸福玻璃球」結合廣播與戲劇,探討幸福是什麼?辯證被社會規約下產製的「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是幸福人生藍圖的論述可以如何被再描繪,演員們透過回顧、演繹自身故事重新得到關於幸福的定義;「瘋狂拍賣六人行」則以動物化的角色展開戲劇情節,以超ㄎㄧㄤ拍賣與現場觀眾喊價互動,最後以合唱自創主題曲作結。

無庸置疑,這是一場屬於他們的派對,而相當有趣的是,南風劇團在演出前「徵求五十位後援團,全程看完九十分鐘,跟著我們支持也為她們加油。」在後援團報名表【2】中說明一起從頭到尾參與的觀眾可以蒐集貼紙兌換小禮,並鼓勵後援團攜帶一支素色傘作為信物加入遊行。徵求觀眾作為見證演出者階段性生命歷程展演、陪伴支持與應援的意味更勝於宣傳來看一場精彩的演出。於是書寫此篇文章的同時我思考表演藝術評論在面對共融藝術計畫(或其他偏向於應用類型的戲劇展演【3】)所產出的最終表演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誰是主體?觀眾的角色該是成就表演者嗎?帶領參與者的專業劇場/藝術/音樂/職能工作者與演出、演出者的關係是什麼?在通常以結果論英雄的表演藝術評論裡,過程與結果該以什麼比例被敘述說明?

觀眾與書寫者如我確實在定點定時的演出觀賞經驗體認到理解的有限性。在演出結束後我到建軍跨域基地二樓觀賞此次計畫成果之一的「生命之河」策展【4】,以生命中重要的物件為創作主軸,有個人獨立創作,也有彼此以文字繪畫涓滴連綴而成的蔚然大流,自身的家族史與個人史得以浮現,曾有的疾病苦痛、相聚歡愉、人生挫敗在藝術創作中轉化,於是我才終於對演出者在展演過程中展現出的巨大「華麗感」(服化之精緻用心與慎重、演出者的自信與快樂展現)有所理解,這並非僅僅是一個身體技術、音樂或美術素養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引入職能工作者專業的引導,對生命進行回顧、錨定、重新整理,展開對自我和他人的理解與和解,在知道我是誰、我可以是誰後,每個樂齡參與者才得以立基與此之上重新誕生、轉身與轉生。於是如何慶典、為何狂歡,便在可追蹤的線索裡逐步構出形貌,而觀察的面向與書寫的範疇,自然該因應不同質性的展演而擴充可能的認識途徑。

立地觀看的諸眾或各有到來的理由,有親友應援團,也有受到吸引而駐足的民眾,從捷運站帶著兩個小孩的爸爸,偶然的觀看也就一路跟著走到建軍基地的最後,孩子們專注地坐在滑板車上看著舞台上的刺蝟與小豬你來我往。我認為觀眾並非僅為成就演出者與「加油!」而來(當然見證與鼓勵也是很棒的理由),觀演關係在此應從二元擴展成觀眾、演出者與帶領者之間的多元關係,尋找其中互為主體的可能(或說在其中的流動)。觀眾不全然為了成就他人在街頭奔走,而是演出的可看性留下他們的腳步,是演出者在水準之上的展現同時娛樂也引起觀者的反思;在最終展演中,也可觀察專業的劇場工作者如何幫助整體展演黏著緊密與完整、合理且流暢,是否使戲劇主題更加明確而不致發散無法聚焦、是否在公共空間規劃適當的場面調度而使演出效果最佳化。又,當涉及回溯、重演自我經歷的戲劇,是否確保參與者與自身經驗持有安全距離,如在「幸福玻璃球」有演員扮演自身的失婚經歷,也有演員是在他人的協助演繹下完成對伴侶離世的痛心敘事,在可直視與不可直視之間,可以看見專業工作者帶領操作時所帶有的倫理警覺。

國藝會共融藝術專案從2018年開始設立,南風劇團從第一屆的《美滿無「缺」》到此次的《再一次華麗,轉身》,【5】可看見其與長者工作模式的發展,也突破展演的形式與內涵。回到共融藝術(Inclusive Arts)的精神:以藝術形式關照不同群體及社會議題,共同透過藝術途徑促進多元共融的社會環境,透過友善協助方式,提升無障礙藝文參與的友善環境。【6】樂齡族群作為共融藝術的其中一個範疇,方興未艾,願在深耕後能將資源逐步擴及其他群體,使華麗轉身成為每一個生命的基本可能。

註釋

1、「再一次華麗,轉身」計畫為南風劇團受國藝會支持補助之共融藝術計畫,邀請二十五名年滿五十歲以上的參與者,從2020年四月到六月展開為期三個月,每周兩次的跨領域課程,有戲劇肢體、職能治療、藝術手作、音樂演唱與場景創作等主題,七月四日的演出則為成果呈現。

2、詳參南風劇團臉書宣傳頁面提供的「再一次華麗轉身_後援團報名表」連結,內有對共融計畫與演出的說明:https://forms.gle/saDKa4Ka4EUwJyzE6(檢閱日期:2020年7月10日)。

3、應用戲劇(Applied Theatre)指以戲劇與劇場為媒介,透過專業戲劇工作者與不同群體相互工作,以對話性方式創作,達到社會參與/改革、議題討論的目的,打破藝術創作權力與美學價值標準。詳參許瑞芳、王婉容等著:《劇場事6:應用劇場專題》,台南:台南人劇團出版,2008年。

4、除了成果呈現,另有「紀實影像展」與「生命之河」策展,前者為計畫過程的影片、相片紀錄與花絮、散文書寫記錄等,後者則為參與者的繪畫、裝置藝術創作作品展覽。

5、國藝會2018年第一屆共融藝術計畫的成果與書寫記錄可參閱國藝會專案補助成果: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project/list#!。2019年第二屆獲補助之計畫則可見:https://www.ncafroc.org.tw/news_detail.html?id=53343

6、詳參游富凱:〈表演藝術回顧現象2:文化部推動兩廳院領頭,劇場共融熱鬧展開──改變軟硬體思維,打破身與心的高牆〉,《PAR表演藝術》第324期(2019年12月),頁76-77。

《再一次華麗,轉身》

演出|南風劇團
時間|2020/07/04 16:30
地點|高雄衛武營捷運站3-5號出口一帶至建軍跨域藝術基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