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化為內心的舞台《4:48 精神崩潰》
12月
02
2014
4.48精神崩潰(南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5次瀏覽
楊婉儀(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宋淑明導演所詮釋的莎拉肯恩(Sarah Kane)的《4:48 精神崩潰》在高雄衛武營演出。導演對於Sarah Kane劇本的詮釋,凝聚了雙重人格在一個人內在所呈顯的張力,透過巧妙的對話鋪排,以語言的交互關係以及演員的肢體動作,呈顯出兩個不同人格被困在一有限空間中的張力。透過演員的對話與肢體的交織、衝突呈顯出空間的局限,以及努力卻難以突破限制的無奈。這一限制既是兩個靈魂居於同一身體的限制,也是心靈無法承受愛恨交織矛盾的限制;而這靈魂對於身體踰越以及愛恨對於心靈的衝撞,讓觀者在感受到身體以及心靈的有限性的同時,落回到生命本有的真實中。這一同步的感受是無奈的、是動人的,是令人焦慮的、也是令人心傷的,但卻也同時讓人感到自身正是作為生命體的活生生的存在。生命內在騷動著,渴望突破人被物化為工具的命運,如同靈魂掙扎著突破規制的渴望自由…,令人感到,這一舞台,如同內心的投影。

導演大膽的呈顯獨特的舞台布置,讓舞台被黑暗包圍的做法,顯示心靈空間如一陷落的黑洞,因而營造出心靈既是人格的舞台,也是足以吞噬人格的危險場域。聚光燈的照射所開展出的明亮空間,如同主體以其意識在心靈的黑暗中推拓出的自我明白;但這一「明白」並非理性的自我認識,而是已然意識到內心有著兩個被困在同一心靈的人格的無能為力。隨著聚光燈在黑暗舞台上的移動,隨著演員的肢體與聲音,感受著這一個被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心靈」的剖白。以這樣的方式,觀眾在感覺的同步中「進入」了這一心靈,舞台的空間不再只是一擴延的平面,而時間化為心靈場域;舞台的外在平面融化而「流入」了觀者之中,延展為內在於觀者的時間。隨著聚光燈的移動、演員的聲音與肢體的交互關係所呈顯的張力,以及黑暗與光明的交錯…,舞台與觀眾的距離消弭了;同在黑暗中的我們,同在時間之中,彼此流動而共感地體受著渴望與絕望共在的生命…,在這樣的瞬間,原本作為觀者的我,陷溺於時間化為內心舞台中。

導演對於劇本的詮釋以及精心布置的舞台,之所以得以有著如此動人的呈現,兩位演員功不可沒。兩位演員(鄧羽玲、洪仙姿)以其肢體的交互關係所呈顯出的力的流動,賦予了聚光燈的投影所劃出的空間以張力;除此之外,他們更透過聲音的交織對話,將觀眾帶入聽覺所鋪展的氣氛中,並因而溶入被感覺所鋪展的時間化「平面」。這一「平面」是被演員的聲音召喚而來的內在經驗,而這一內在「平面」之所以得以呈顯,除了演員的功力之外,也因著導演對於視覺的刻意顛覆。在劇中導演對於燈光使用的大膽,使得在劇烈閃光中無法「看」的觀眾只能轉向聽;又比如在劇末,在非常微弱、一閃一滅的燭光中,演員以聲音表達欲求被發現的渴望,但這一來自黑暗的請求,卻讓觀眾體驗了「觀看」的挫敗,並因而反思觀看對於自身的意義。

《4:48 精神崩潰》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被黑暗包圍的舞台、不依賴劇情的演出方式、不以故事性及情節為吸引觀眾的手段、打破因果連結的必然…,這些嚐試不僅扭轉了觀眾在劇場中作為被灌輸者、被娛樂者的角色,也使得觀眾的位置,從被推銷刻版印象所包裝的愛恨情仇劇碼的受體,一反而為主動的感受者與思維者。如此的舞台劇的出現,除了為台灣的劇場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將培養一批能夠以其主動性感受、反思的觀眾。期待如此的劇場與觀眾的交互關係,能為台灣的劇場帶來另一種新的可能性。

《4:48 精神崩潰》

演出|南風劇團
時間|2014/11/16 14:45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5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